当国人欢天喜地迎接2020 年春节的时候,冠状病毒悄然而至,在武汉这个九州通衢的城市蔓延开来。冠状病毒似乎是在故意和国人做对,自从1月18日到19日,武汉两日确诊136个感染病例。此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相继报告确诊病例。截止到1月22日为止确诊病例为 571例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民间也流传很多的应付病毒的方法,昨天我去药店买口罩,不要说N95的医用口罩,就是普通的口罩也限购。
各种预防的方法层出不尽,包括中医。2019年生意最好的就是年末的口罩生产厂家。
随着死亡人数的增加,人们的恐惧感在蔓延:人们出门带口罩;勤洗手,而且还有教人们怎样洗手的方法;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早睡早起,增加免疫力;还有吃Vc增加免疫力等等。国家的媒体中心不断地在告诉人们,不信谣,不传谣,但是在人们对冠状病毒恐惧状态下,怎样才能做到不谣传呢?个人感觉上述的方法都是从生理层面上考虑的,当我们遇到重大的应激事件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生理层面,还要考虑心理层面的。因为冠状病毒迅速蔓延的势头,让我们感到恐惧,而这种恐惧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说说恐惧的传播路径。情绪是人对与事物的关系或主观态度的体验,在情绪的四种基本情绪状态中,恐惧是其中之一。在冠状病毒事件中,如果不顾恐惧而继续向前是需要勇气的,比如有的人会不相信病毒的毒性而继续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他们的想法是:没那么严重吧!病毒离我们很远的。一旦病毒开始在人群中蔓延,或者身边的人发现了冠状病毒,那么恐惧就会瞬间被触发的,一旦在体内运行,它就会一直在那里。它还会发送给大脑强烈的难以抵挡的信号。
恐惧触发起来非常迅速,迅速到你难以想象的程度。如果你触碰自己的手臂,大脑感知这种触感大约需要400—500毫秒的时间。但是感觉恐惧,只需要14毫秒。在你有机会感觉到恐惧之前,你的身体早已探测到它并开始做出反应。在你想到恐惧的事情的时候,你的身体马上就对这样的恐惧做出反应。比如美国“9.11”事件,当人们知道了双子座被飞机撞上之后,人们的恐惧感以几何倍数增长,迅速蔓延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除此之外你的身体还留存的这个恐惧,一旦大脑在一个刺激(比如一条蛇、一篇期末论文、一次面对上级主管的演讲)与一种危险和恐惧的感受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无法被消除。在遭遇过一次危险的刺激后。只要下一次再碰到这样的刺激,恐惧就会被重新激发,哪怕你已经不记得它了。
神经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可以清楚说明恐惧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经验到的。1911年时候,有一个大脑损伤的病人失忆了,无法记起过去的事情,每天碰到他的主治医生的时候,都不记得自己以前见过他。有一天,医生在自己手里藏着一根针,在他们握手的时候,他用针扎在了病人的手一下。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次他企图跟病人握手的时候,病人都会拒绝。虽然她也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因,过去的痛苦经验仍然留存在他的大脑中。并对他的行为施加了有利的影响,你或许可以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你自己。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避某一件事情,但是每次你都逃开了。原始刺激与你的恐惧之间的那个联系,现在还处于无意识之中。
恐惧那么难处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大脑负责传导恐惧的通道非常强劲,从恐惧中心(脑扁桃腺)到思维中心(大脑皮层)的信号要强于从思维中心到恐惧中心的信号,这意味着恐惧侵入意识要比思想控制情绪容易的多,因此我们也必须付出额外的努力来对付我们的恐惧和冲动。
为了对付恐惧和冲动,人们逐渐发展出一系列防卫机制,将不堪忍受痛苦的思想情感、情感自己记忆阻挡在意识范围之外。佛罗伊德是最早观察到这一现象的人之一,这样的防卫机制,从儿童时代就已经发展出来了。然后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之后,到了成人阶段,他们已经在大脑中落下了深深的神经元痕迹,从而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性。例如,如果你对自己说,你没有必要学习统计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根本用不到他。那么你其实是在运用一种叫做理性化(合理化,找借口)的防卫机制,因为在理解统计学的复杂概念时,你会感到自己很愚蠢。因而也十分厌恶自己,你的防卫机制很可能就是用来防止自己受到这种痛苦情绪的侵袭的。
另一种防止受到侵袭的办法就是抑制,就是主动地将它们推出门外(我就是不愿意去想那个事情!)但是忽视感受会让你陷入困境。自相矛盾的是,那些压抑自己感受的人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侵袭,同时也会经历到更多的紧张。我们如何才能不依靠自我挫败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对危险和恐惧做出应该有的反应呢?我们可以着力培养一种情绪调整能力,这样我们就会对自己感到舒服和自信,通过情绪调整大脑皮层的思维部分(额叶)就会平复大脑的情绪部分(脑扁桃腺),在必要的时候,思维部分会安抚你,或者帮助你想到冲动后的后果(你可能冲着你的上司大声咆哮;将电脑扔出窗外,或者去酒吧喝得酩酊大醉)。
在一定的环境中,当你的大脑情感部分受到刺激。大脑产生很多焦虑的时候,你只想不惜一切代价的躲避这样的情绪。这时候你就需要来自你大脑思维部分的很多支持,这样才能管住你的恐惧倾向。理想的说,应该在婴儿时期就开始通过养育者和婴儿双方的互动来培养一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当一个得体的养育者感受到婴儿的焦虑时,就会理解这种焦虑而不是害怕。并能以宽慰人心的方式,适当的满足婴儿的需求。
如果一个养育者能够在强烈的焦虑中仍然靠理性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发展出这样的能力。虽然你可能没有机会在这些早期互动的阶段学会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你依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习情绪调整。
面对危险临近的感受,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反应:把事情想清楚(我会排练这场谈话,到时候就不那么紧张了!)想一想危险的背景,(我的心上司怪吓人的,因为它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但是他不是我的父亲)提醒自己所具备的能力,或者鼓励自己。这样一番认知重塑是宽慰你自己最重要的法门。情绪调整有益于健康,最近的神经学研究显示,对负面情绪加以认知重塑的人降低了他们的紧张度,这使他们更容易从适应不良的陈旧思想和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
通过有意识的调整,我们对恐惧情景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避免可能在以前经历过的、令人崩溃的焦虑袭击,我们可以可以管理自己的感受,可以自由决定我们如何反应,最后当你能够容忍各种程度的内心感受的时候,你就可以让自己去坦然面对这些你所恐惧的事情了,能够忍受,就能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