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如厕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话题,觉得欣喜异常,就此展开了设想……
首先我认为学校是一个筛选人才的过程。但并不是现在学校那样,将学生分配普通班,实验班这种。而是学生对自己的自我筛选,通过各种学科的广泛接触而找到自己兴趣的点,从而确定自己想走的路,想做的事情。
基于这个设想,我认为教育是需要伴随终身的事情。因此需要有一种相应的教育机制来支持 —— 终身教育制。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套体制的设想:
1. 这套教育体制面向的是开智启蒙过的人,或者说已经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从这个角度设想,我认为初中生便可以参与这套体制中来。
2. 这套教育机制不再是以单一老师面对大多学生的形式,而是以“学生”面对“学生”为主的形式。
所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基础学科和技能学科。不断是哪一种内容,对应的都有级别。不同学科,不同级别所面对的考核不同,由相应的顶级学科人士来针对性定制。
学生以高级别学生带低级别学生的形式进行。可能这种形式在初中阶段会有一定难度,也可改为大学生带多位初中生组成小组的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总之,所有的提高都需要以级别来体现。而所有关于这方面的数据就如我们现在的考试成绩般公开透明即可。
3. 这套教育机制的技能彼此之间存在关联解锁。比如A学科需要B学科达到多少级别才能解锁类似。这样确保在学习A学科时在i+1的学习区。
这里的i+1只的是在自己当前的理解基础上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来提高。
这么一套制度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1. 顶级的人数来确定社会人才的稀缺程度,配合供给来确定顶级薪资。从而保证由顶部到底部每一级别的薪资水准。
2. 让兴趣的人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让不再感兴趣的人也有机会重新发展另外感兴趣的,从而创造复合的,更多的学科。
接下来说一说未开智的这部分人。
我个人认为学前的教育在目前社会已经有点过度竞争,导致孩子本身可能早早地就有了厌学心理,这是非常不好的。
国家在这方面如何提高启蒙,我觉得很重要,但也想不出有效的想法。毕竟这方面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而父母的观念往往早期就根植于孩子心中。
以前我从不觉得父母对我有啥影响,直到近些年我对自己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原生家庭的影子也慢慢从深处浮现。
豪不夸张地说,这些影子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我来说都是根一般的存在。
它倒不会左右我的思想,但是突然那么一瞬间的下意识,我便被它控制了而毫不自知。
扯远了,回到教育,最后谈谈高等学校~我此前听过一个方案觉得特赞,分享给大家。
高等学校应该针对以人为主的资源分配,而不是以学校为单位。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基础创新,是以人才为核心对未知的探索,对人才本身的要求极高。
因此将资源分配到人,就可以最大程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得学校是以这些人才为核心来服务,比如提供相应的设施,招纳学生也是根据这些人才的需求进行。
讲完了~ 也让一天的不愉快抛到脑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