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才知道,明代官员座谈会得这样开

这两天刚看完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打算换一本书看看。打开微信读书,没想到直接送给我33天的畅读卡,真是想瞌睡就送了个枕头。

一开始也不知道该看哪本书比较好,只好去看看推荐,于是就看到了这本书:明朝那些事儿。

高中时候就有室友疯狂迷恋这本书,花了几百块钱买了全套,上课下课都在看。结果考试一考,成绩蹭蹭下降。

老师一看,诶嘿,这不对劲啊。于是下课偷偷摸到教室里,看看他在干嘛,于是收缴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从此,我就知道这本书了。

这本书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讲起,用相当有趣的语言风格讲述了明朝历史。

正如作者所说,历史其实是很有趣的。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点,就是一群明代官员坐在一起该是怎样的场景呢?下文多为原文。


00

首先大家坐下来必先寒暄几句,毕竟咱大家伙都是为大明做事的。谈话内容大概是近日大家为国效力甚是辛苦,喝茶喝茶。

01

现在有五个官员,给他们分别命名为甲、乙、丙、丁、戊。这五个人的职务是这样的,甲是三品,乙是五品,丙是从五品,丁是从五品,戊是从四品。

这五个人中甲、乙、丙、丁都是进士,戊是举人出身,分清官品后,大家开始谈话,由于说的不是公事,自然要从出身讲起,此时戊一定会先退出。为什么呢?

因为他够聪明!虽然他的官位在五人中排第二,但人家谈的是进士的事,你一个举人连殿试都没有参加过,凑什么热闹。这是见面的第一步,摆出身。


02

大家既然都是进士,那就好谈了,谈下一个问题,何时中进士的。一谈之下,甲是洪武十六年的,乙是十九年的,丁是二十二年的,丙资格最老,是洪武三年的,这就类似今天见面问人:您哪一届毕业的啊,喔,是师兄啊,失敬失敬。这是第二步,摆资历。

03

比名次,哪怕都是进士,也有个优等名次的问题吧。甲说:我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乙笑一下:我是二甲进士出身;丙也笑:我是二甲第十五名。

如果这个时候丁说:我是庶吉士。

那几位马上就不笑了,乖乖地站起来行礼,这是因为庶吉士实在来头很大。

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到了明朝中期,更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惯例。


一想到那些个朝中大臣论资谈辈那个拱手作揖的样,简直有点手动滑稽。

但是仔细想想,谁又想低眉顺眼,何不想平等交流呢?还不是为了讨个生活。

生活确实不容易,但也要积极点才能赢得机会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