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妈妈都曾经历过被孩子“黏”的时光:
离开孩子一会,他就会哭着找妈妈;
带他出去玩,中途总是停下来看看妈妈在不在;
妈妈在家,就一定要妈妈抱,其他人都不行……
有的孩子哪怕已经上了幼儿园、小学,对大人还是十分依赖。
孩子表现出来的这种热情,常常让我们觉得难以招架,一些妈妈甚至开始担心:
“孩子总是黏着我,长大会不会独立性很差?”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孩子黏人的话题,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去爱一个黏人的小孩。
01
说到黏人,不得不提的就是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提出,婴儿会主动寻求与母亲(主要抚养者)亲近。
他们向外探索时,会害怕母亲离开,害怕失去母亲,害怕不被疼爱,所以会不停地回过头寻求母亲的拥抱。
孩子最黏人的阶段一般是在三岁之前。
3岁前的孩子对父母充满安全的依恋,不管分离的时间长短,都非常抗拒和父母分离。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向妈妈寻求安全感,建立起自己第一个安全依恋关系。
饿了被喂饱了,哭了被安慰,困了被安抚入睡,这些小事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发展出安全的依恋。
在抚养者及时地照看中,孩子渐渐地学会了自我调节。
这种早期经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曾表示:人类最根本的焦虑就是源于诞生时同母亲分离的“原始焦虑”。
他认为,儿童其实不怕黑暗,而是害怕黑暗中所爱之人离去,而当儿童确认所爱之人就在身边,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回来了,恐惧也就消失了。
孩子黏人的表现,正是为了确认妈妈就在身边。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喜欢黏着母亲是非常正常的,他们正处于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
孩子黏你,是爱你的凭证。
看到这,有的父母会说:“可是我的孩子已经6、7岁了还是很黏人。”
比如参加兴趣班,其他孩子,家长送到门口就能马上离开,但是有的孩子需要家长多多安抚,才能安心。
3岁以上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多种多样。
比如性格慢热、分离焦虑、社交能力发展有限……都会诱发孩子黏人的行为。
举些例子,有的高敏感儿童,能感知陌生环境里的声音、气味、事物的细微变化以及人的表情变化,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和适应这些变化,于是就会表现出对家长的依赖。
再比如,一个社交能力很差的孩子,出去玩也会表现出胆怯,非要拉着妈妈一起。
不同的孩子,性格各异,心理发展速度也不一样,表现出黏人的行为,只是因为还没准备好离开父母的身边。
一般来说,这只是暂时出现的现象,父母越淡定、越包容,越能给孩子的独立给予支持,相反,越是焦虑,越是担心,也越容易传递给孩子不安。
02
大人有时候会伤害黏人的孩子。
很多大人总是将黏人与娇气联系在一起,失去耐心时,强行推开孩子。
曾经在儿童乐园看到一位妈妈训斥自己的孩子:
“你怎么这么黏人啊,其他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玩,就你不行!真没用!”
孩子也不哭,只是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生怕妈妈不见了。
孩子有时候还会接收到来自外人的指责。
有的小男孩缠着妈妈时,身边总有人会说:
“男孩子这么大了,还黏着你妈妈,你羞不羞!”
其实,孩子黏不黏人和娇气以及所谓的男子气概没有多大关系。
黏人,只是意味着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一个人面对令他感到陌生的世界。
这样的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很高,频繁地寻求安慰是因为对独自探索外部世界还有不确定感。
大人的拒绝、指责,反而让孩子不确定自己是被爱的、是被包容着的。
于是,为了验证父母对他们的爱,孩子们反而更想要黏着妈妈,更渴望安抚和关注。
这就是大人疏远黏人的孩子的第一种结果: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可能让他们更加的黏人。
第二种结果是:带给孩子巨大的羞耻感。
试想:当你向你爱的人索求拥抱,TA冷漠地推开你,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受伤的感觉。
这种无地自容的羞耻感,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孩子也会有这种羞耻感,进而产生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感。
这种不安全的依恋深深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活。
《童年逆境如何影响一生健康》一书中提到:与母亲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也有更健康的恋爱关系。
“对父母的依恋程度较低的孩子,成人之后,在处理他们消极的、过度反应的情绪时,以及在从与成年伴侣的冲突中恢复过来时,遇到了更多的困难。
那些与充满爱的父母有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更容易从成人冲突中恢复过来,他们能够在情绪淹没他们之前,控制住自己的恐惧或愤怒,然后翻篇。”
大人拒绝孩子的依恋,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
孩子黏人,说到底无非是想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关注,比起指责、评判、贴标签,专注地陪伴孩子,给孩子情绪一个释放的出口才更重要。
好的家庭,会给孩子时间慢慢度过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孩子反而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03
想要帮助孩子克服这种依赖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反而是要坚持陪伴与接纳。
孩子黏你,是想确认你还爱他。
当他能够确认你的存在,知道你永远会在身后接住他,他会渐渐明白,你的爱无需索求,也会一直在。
如此一来,他们会更加放心地去探索,这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前提。
孩子今天的“黏人”,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我们无需焦虑,反倒是应该珍惜这样甜蜜的烦恼。
80、90后中,不少人都曾经历过留守的时光,最痛的回忆就是抱着爸妈的大腿,不让他们外出打工,甚至跟着爸妈的车后面边追、边哭......
这种崩溃和绝望对一个孩子来说,太过沉重,以至于很多孩子长大后,和父母的相处少了一份恰如其分的亲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
孩子就是从这几年的亲密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如果不能跟父母建立起一种亲密的情感,很有可能要花费一生去寻找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孩子黏人的日子其实很短,也就生命的头几年。
等到大了,你再想让他亲近你,他还不乐意。
曾经有位妈妈感慨过这种失落的感觉:
有天,她去学校接正在读三年级的儿子放学,看到孩子从校门口出现,她像往常一样牵起儿子的手,准备一起回家。
这时,几个同学从后面赶上来,儿子突然就松开了自己的手,故意不和妈妈并排走,似乎觉得有点难为情。
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牵着孩子的手一起散步过了。
这一切,让这位妈妈觉得又受伤又失落。
当孩子的世界里出现各种各样新的关系,他们就会挣脱父母的手。
难怪人们常说:“所谓成长,就是分离。”
所以,现在家里有黏人的小宝贝,多点耐心吧!多抱抱他,多等等他。
相信我,时光飞逝,你为孩子长大感到欣喜的同时,你也会越来越怀念那段孩子总是缠着你,要你抱抱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