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万道论四十八
三论婚书
—周北辰
儒士云:人伦有礼,朝廷有法,无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各种亲戚眷属,各有各的规矩,在群体意识中,各种男女接触,更是要守礼守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此为隔绝阴阳男女两性相吸相引的种子,既非八地菩萨,皆有人欲,更是要守礼自恃。
如果礼坏乐崩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男女无别,亲疏无礼,乾坤无道,从哪里看出来,蛮夷各种各样的家庭伦理片,就是人类亲属男女的接触太多,导致贪著太重,又不知人伦,最后人随欲动,然后把隐藏在阿奈耶识深处的意识给表现出来。一切存在都有必然,为什么有市场,有人看,那就是众生其实皆受群体意念的影响,几千年亲属接触太多的业识,然后困缚于其中假装高尚与光明。
如果人伦已经没有办法再去维持人际关系,如果守礼守道的君子已经越来越少,如果众生已经受累生的欲念所引动,那么人间,多的就是禽兽行而礼乐亡焉。社会昭告着我们的现实不容乐观,而我们又在其中不痛不痒。在城市的黑暗、隐蔽的陋巷间,在那令人眼花缭乱、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愚钝的利己主义、种种利害冲突、通常不过令人沮丧的荒淫无耻和种种隐秘的罪行。
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因为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我向来以为,并非在太阳光下,就每个人都是正人君子,光明磊落。各种阴森可怖、使人卑汚无耻的欲念,是那么经常地、难以觉察的,甚至可说是神秘地在进行着。人间本就是炉火沸汤,人情一片大恶,世风一片不堪,古之圣贤历经千辛万苦,制定礼仪,人伦,得已维持人间几千年,而今人伦失而礼仪亡。
世人觉得人情重,以人为重,只会礼坏乐崩,人伦无分。首先什么是人伦,人伦就是男女非夫妻不多来往,不对他人的妻妾生出人欲之心,由此为万世稳定之基,但为什么要提到亲属,因为自古几千年,亲属接触的太多太深,便导致贪著太多,又一味的提孝道,把大家绑架在一起,所以到了今天,很多现像可见一二,皆是人伦无分,这个世界只有亲属男女断,人伦才兴。一切男女亲属太过于亲近的关系,都必要断绝,尊卑才能有分,上下才能有序。
修好了人伦,才能进入礼乐,懂了礼乐,才能进入仁义,仁义通了,才知道什么是道德。道就是大家先天,人和人没有任何关系和瓜葛,都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这就是道。徳是后天虽在男女之中,但不为男女所动。而仁义,首先义,是一个公平的正义,男女之间公平的正义在那里?在于虽然动,但是止于礼乐,处于一种眼神相接的层次,没有任何的肉体媾交之行,保持独立个体,这就是仁义。
一个人越不为阴阳男女而动,则修为越高,越为男女而动,则修为越低。老子为什么说,失道而后徳,失徳而后仁,因为众生一步步为男女所动,就是丧失道德的过程,道德失了,然后仁义,仁义丢了,然后礼乐,而礼乐,便是忠信之薄而混乱之开始,因为下一关的人伦,名字都没那么优雅,所以人伦失了,人与禽兽则无异。
但是各种亲属,太过于亲近的接触,导致的贪著太深,则是丧失人伦的过程。而往往世人都把什么家人,亲情看的很重要,谁要站出来,谁就是人类的敌人,但是我死千万次,我也要站出来,说一下。
你觉得亲情人情重,而我觉得礼乐重,任何人,无论是谁,违背礼仪道德,该死就死,该魂飞魄散,就魂飞魄散,绝不姑息。故无论,法家,儒家,维持人间的圣贤,皆是六亲不认之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自身犯法,宜受灾殃。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商鞅可以逃走,但却以死护法,以神灵之死捍卫法,就是为三界六道众生,立规矩,定秩序,谁违背法,谁就死。
故此辈圣贤,皆无人情。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情不足桖。说几句难听的话,普通众生,只要还有所谓的好色之心,人欲之心,那么非夫妻男女亲属之间一定要有分别。比如今天很多的家庭矛盾,一家人居住在一起,世人以为这是幸福,但我却认为,任何结了婚的,就应该分家,分居。俗语曰:“公公不进儿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对饮。对于亲属配偶,更是远离,要不然就会如世人传,好吃不过饺子……这些是必须严格分别的。
所以,当社会礼崩乐坏,一片混乱,礼节无度的时候,这个时候所谓的婚姻,我认为,最好是夫妻独居,不必要和长辈居住在一起,否则,多少有些不方便。女性嫁到了男人家,除了丈夫,女人和公公依旧是普通男女的关系,并不因为叫了一声爸爸就成了父女。所以有一种授受不亲的说法,是为了避嫌,古代的时候男人是不允许进自己儿媳房间的,怕别人说闲话。
古代是家族聚集的生活方式,而到了今天,我认为应该到一种小国寡民的生活方式,就是大家一定要分居,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太多或者太过猛烈的人情来往,大可不必。今天人喜欢聚会,饮食玩乐,各种亲属配偶行酒稽留,男女杂坐,目眙不禁,握手无罚,却不知酒为色谋,酒极则乱,乐极生悲?因为只要不是破情灭欲的圣贤君子,通常只要男女接触,都会在心识中种下种子,贤人之辈磨灭种子,而凡夫却任种子生根发芽,故而男女应有严格的礼节分别。
换到今天所谓的婚姻,我认为一定要和长辈分居。婚姻也有两种,一种是有男女情欲的婚姻,需要不定时的行男女房事,所以这种婚姻,更是百分之百要和长辈分居,否则,肯定有所不便,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接触有心识的种子产生,那么最好,就是大家分居。甘其居,乐其俗,不相往来。其实越是高等的人,你会发现,所谓亲属之间,其实是没有多大的关系和瓜葛的,而相反低等的人,却是喜欢大家要居住在一起,各种人情往来,对此,我不敢苟同。
当然了,婚姻也有第二种,那就是有情而无欲的夫妻,两人明白的摆脱了人的兽性,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伴侣,共同约定精神双修摆脱人世轮回。这个时候,两人更是清净其心,不受外界干扰,离形去智,无累乎物,那么与外界的纠缠更当是越少越好,这种状态,更当与各种亲属分居,处于一种不相往来的层次,才能好好的修行,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炼气还神,炼神还虚。
人的接触多了,各种亲属的思考就会变多,多了心神就不会安定,要考虑各种亲属的来往,一旦来往多了心思就会混乱,乱则扰,扰则无救。所以舜不告而娶,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舜知道,所谓的夫妻,只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跟所谓的一大家子,没有任何的关系和瓜葛,跟你有关系吗?跟你没关系!这就代表他们两个人是伴侣,从来不见谢霆锋之父,跟王菲有什么来往!而我们的世俗呢?各种一大家子群居,各种亲属来往,你认为这很好,那是你认为而已,与我无关。
我心中向来认为人伦有礼,朝廷有法,不是亲属,就要亲近,而是亲疏有别,男女有序。我与世俗,有几点不可苟同,一。人间多事,不相酬答,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二,不喜吊丧,人道以此为重,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三,不喜俗人,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我喜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
不是世人所谓的轻薄子,便得不孝之称。讲亲疏有别,男女有序,在父母眼中,此必为不孝。不与各种亲属来往,配偶不给各种长辈端茶送水,添菜添饭,此必得狼心狗肺之名。不碰情欲之事,不生儿育女,使灵魂空虚的父母无可度生,此必得大不孝之名。如此种种,必为世教所不容,安能久处人间耶!推心置腹,顾此悢悢,如何可言。
突悟庄子言,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在人群关系中,顺从人群的关系,就是世人所谓的好人,善人。而如果在人群讲礼仪,讲文明,那就是人群中的恶人,坏人。很多人说好人没好报,因为你所谓的好人,并不是上天所谓的好人。上天所谓的好人,怀仁行义,气度风骨格局,个人的能量非常好,就像有些明星,颜值气度能量都在线,大众喜欢,所以,这才是所谓的善人。
而在底层中,认为自己人情往来,帮这家,帮那家,认为自己是好人的,不过就是老天所谓的小人。老天看待的善人,就跟世人喜爱俊男美女一样,是那种能量纯净,磁场光明的人,才是老天看待的善人。至于气场猥琐灰暗,一脸贪嗔之相,不好意思,你只是自作多情而已。所以不要怨好人没好报,你只是伪装的好人而已。你的气度,磁场,能量,已经深深的出卖了你,这是你无可辩驳的答卷。
黄花遍地,世道荒凉,有不所弃,其何以昌,怀德思义,我自无量。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饮食男女纠缠越深,在轮回之中,就会乱妻乱夫,群体意识中的人,就会各种无礼乱配,在小圈子里面兜兜转转。如志公禅师云: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
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故而我从仁义出发,断不敢带任何一女子,进入家族的群体意识中,然后在其中,牵牵扯扯,如果馅入各种群体意识纠葛中,亲疏无别,只会随着因果业识的加深,在轮回之中失心乱配。
念此种种,心骨沸痛,我北辰,天之戮民也,不敢与人群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世人都想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我人欲之心太重,不敢与一家人其乐融融。因为一旦接触越深,则贪著越深,贪著越深,则拉扯太深,拉扯太深,就会失道丧徳。我非圣贤,只有以出家式决心远之,才能有礼,才能有义。仆已无意和各亲来往,死罪死罪,望其珍重自爱,慎饮食,少思虑!上书于此,望累亲之察焉,辰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