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天,传习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1,这封信是王阳明给好朋友聂文蔚的第二封信,也是王阳明的绝笔信,其时王阳明肺病再度加剧,所以要求告归故里,后来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前,他身边的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比心光明,亦复何言。

2,王阳明认为,做功夫当以必有事焉为主,而勿助勿忘仅仅是其中的提醒。必有事焉,就是中道,阳明心学特点就是简单直接,直达本心,当下呈现出中道,勿助勿忘只是一种辅助方法,这段文字体现了王阳明的高明之处。所以,没有沉默的意志,就没有光明的智慧,没有默默的努力,就没有显著的功勋。

3,在王阳明良知学说中,良知是指能知善知恶的天理本体,它并不像程朱一般将天理高挂在形上界,阳明的良知本身就是天理。他认为,慎独就是良知,慎就是致,就是个人内心省察和主观努力,独就是良知,是主宰天地万物的绝对本体。所以,慎独就是致良知,也就是求的本体的功夫。

4,王阳明把性作为天地间的基本存在,强调天地间只有性,别无他物。性,理,良知不是并列为三,各不相干,而是一回事。人所处的环境天各有别,但是本性没有两样。本性虽然是我们不能造作的,然而是可以转化的,致知,穷理的功夫,虽是我们原本没有的,然而可以造作。所以,道不是天道,也不是地道,终归还是人道。人道,就是良知。

5,王阳明认为本体就是良知。在社会变化动荡之时,把是非标准移植到人的内心。

6,儒家的仁,义就是以孝为本。王阳明继承了这一思想。把孝作为人的良知本性。

7,王认为良知并不是狭义的道德,它必与世界有关,它让人与世界共同发生出来,相生相构。

8,致良知应该循序渐进,不能超越阶段。

9,王指出,良知本身就是清澈的,然而纤尘潜伏让它变的昏暗,只要除去这些纤尘,就会豁然开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读: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个时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顶点。王阳明那神奇莫测的智...
    小播读书阅读 36,073评论 4 144
  • 笔者写下这个题目,可谓诚惶诚恐,深感要对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评判,力道仍非常浅薄。能写这篇文章,缘于读梁漱溟先生的书...
    云之汉阅读 10,753评论 0 15
  •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家除了我以外好像都没有人喜欢给孩子念书。他们陪着孩子大多都是让孩子看电视然后玩各种各样的玩...
    光年123阅读 4,553评论 0 0
  • 曾以为自己多坚强 可挫折不期而遇了 还不是笑容扬着 眼泪断的不像样 你是我迷途中 唯一的光 这一次你能不能 做我停...
    迷途西瓜阅读 884评论 0 0
  • 最近练习自由泳,游速虽还慢了点,但基本掌握动作技巧,心法还没完全领会。说起游泳,将暖还稍微寒的时候游泳最佳,游泳的...
    野鸟阅读 3,9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