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封信是王阳明给好朋友聂文蔚的第二封信,也是王阳明的绝笔信,其时王阳明肺病再度加剧,所以要求告归故里,后来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前,他身边的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比心光明,亦复何言。
2,王阳明认为,做功夫当以必有事焉为主,而勿助勿忘仅仅是其中的提醒。必有事焉,就是中道,阳明心学特点就是简单直接,直达本心,当下呈现出中道,勿助勿忘只是一种辅助方法,这段文字体现了王阳明的高明之处。所以,没有沉默的意志,就没有光明的智慧,没有默默的努力,就没有显著的功勋。
3,在王阳明良知学说中,良知是指能知善知恶的天理本体,它并不像程朱一般将天理高挂在形上界,阳明的良知本身就是天理。他认为,慎独就是良知,慎就是致,就是个人内心省察和主观努力,独就是良知,是主宰天地万物的绝对本体。所以,慎独就是致良知,也就是求的本体的功夫。
4,王阳明把性作为天地间的基本存在,强调天地间只有性,别无他物。性,理,良知不是并列为三,各不相干,而是一回事。人所处的环境天各有别,但是本性没有两样。本性虽然是我们不能造作的,然而是可以转化的,致知,穷理的功夫,虽是我们原本没有的,然而可以造作。所以,道不是天道,也不是地道,终归还是人道。人道,就是良知。
5,王阳明认为本体就是良知。在社会变化动荡之时,把是非标准移植到人的内心。
6,儒家的仁,义就是以孝为本。王阳明继承了这一思想。把孝作为人的良知本性。
7,王认为良知并不是狭义的道德,它必与世界有关,它让人与世界共同发生出来,相生相构。
8,致良知应该循序渐进,不能超越阶段。
9,王指出,良知本身就是清澈的,然而纤尘潜伏让它变的昏暗,只要除去这些纤尘,就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