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读书笔记

❤️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证明。实验者要求参与者为赢得他人的好评而竞价,结果发现,大多数参与者都愿意归还他们参加实验所获得的报酬,只为换得别人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如果想要让对方觉得你确实用心了,你的赞美最好能够具体些。比如赞美对方面部的一两个具体特征,或者就对方的成就进行赞美。在心理上,那些具体的、客观的赞美会让人感觉到更多的真实感。

❤️赞美的基本原则是真诚。如果背离了这个出发点,赞美就是阿谀奉承。所以,如果在对方身上找不到比较好的赞美点,那么最好保持沉默,没必要为了所谓的“好关系”而丢掉真诚。

❤️赞美也有效力递减的规律。如果一味地赞美对方,那么次数越多,对方对你的赞美就越无感。所以,如果想让自己的赞美更有意义,应该把握好度,适当地进行赞美。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也很简单,但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愤怒,这可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

❤️世界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而多彩,但是世界也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而充满争执。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而这又非常难以实现,当我们觉得不被理解时,就会去解释,去争取。但是,对方却有着迥异于我们的想法。那么,解释也就容易升级为争执。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我形象的需求,争执的原因之一是维护自我形象——我不比你差。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服务偏差”现象,也就是每个人都会美化和抬高自己。

❤️争执本质上是一种相对的自我抬高,争夺话语的控制权,属于一种竞争。当我们在争执中获得主导权时,会认为自己获得了胜利,有时我们甚至会为了反对而反对,背离谈话的初衷,只为获得自尊心的满足。

❤️语言暴力也是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暴力的宣泄能够获得与其他本能欲望同样的快感。

❤️暴力的释放之所以能够带来快感,是因为它经常与资源的掠夺有关,无论是竞争配偶,还是捕食。所以,人有暴力宣泄的需求,在形式上分为内侵(自我伤害)和外侵(伤害他人),如果过于压制这种本能,也可能会导致突然爆发,而突然爆发的人更可怕。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仅取决于客观情景,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构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对事物认知的构建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

❤️两个人的知识面就像两个思维集合,他们存在交集,但是更存在差异,如果双方不站在对方的立场和经验考虑问题,那么就难免发生争执和矛盾。

❤️在沟通过程中,尽可能在说出自己的观点前,告诉对方自己观点的背景和基础。同时,也尽可能问清楚对方观点的背景和基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多问一句“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这么说,能再解释一下吗?”这也给了双方缓冲的时间和思考补充说明的空间。

❤️如果双方有更多的共同视域,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行为,这样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执行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