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进,骚动喧嚣也愈来愈厉害了。在人行道上,在马车里,在窗口里,没有哪一条舌头是静止的,没有哪一只手臂是不动的。这是一场人为的风暴,是雷声般的叫喊,千万人的欢呼,鲜花,蛋壳橘子和花球所组成的风暴。
热闹拥挤的狂欢气氛跃然纸上。
立刻,不用任何其他信号,马车出动了,从各条大街小巷里拥出来,向高索街流去,像无数急流被闸断了一会儿,又流入大河,于是这条浩浩荡荡的大江又在花岗石大厦筑成的两岸间继续流动起来。
街道上赛马过后的场景,将人群比作开闸后的河流,迅速涌入街道,很形象。
长生烛,实际上就是蜡烛,其大小,最大的如复活节用的细蜡烛,最小的如灯心烛,这是狂欢节最后的一个节目,凡是参加这个大场面的演员,要做两项背道而驰的任务:(一)保住自己的长生烛不熄灭,(二)熄灭他人的长生烛。长生烛犹如生命:传达生命的方法只找出了一种,那是上帝所赐与的,但人却发明了成千种消灭生命的方法,虽然那些发明多少都是得到了魔鬼的帮助。要点燃长生烛只有用火。但谁能列举出那成千种熄灭长生烛的方法?———巨人似的口风,奇形怪状的熄烛帽,超人用的扇子。
这个游戏在团体活动时候可以尝试一下,应该很好玩。这种游戏看上去无聊,但在很多人一起玩的时候,莫名就有了巨大的乐趣。
在这里长生烛与生命有某种相似之处,而这个游戏也像是乱世中大家生存的写照。一边保命,一边为了胜利或利益去夺走别人的生命。在害人与被害之间,费尽心机直到游戏结束。
不是亲眼目睹的人是难以想象这种情景的,恰如天上所有的星都掉了下来,落到地面上混在一起疯狂地乱舞。
数以千万的人拿着蜡烛,在街道上嬉闹闪躲,那场景一定很壮观,好想亲眼看看。
这景象大概和古代的元宵节类似吧?满街都是提着花灯或放花灯的人。
突然间,钟声响了起来,这是狂欢节终止的信号,在这一刹那间,所有的长生烛都同时熄灭了,像是受了魔法似的。也像是来了一阵狂风。 弗兰士发觉他自己已完全陷在黑暗里。 除了送游客回去的马车的辚辚声以外,什么声音都听不到。除了窗口里面的几盏灯火以外,什么都看不见。狂欢节已结束了。
怪不得西方会有灰姑娘的故事,半夜的钟声是一种有魔力的信号。
在他的一生中,弗兰土或许从来不曾得到过这样突兀的一个印象,从来不曾体验过像现在这样从欢乐到悲哀的急速转变。似乎整个罗马,在夜叉的一口魔气之下,突然变成了一座大坟墓,刚好时逢月缺,月亮要到十一点钟才会升起来,这就更加深了黑暗的浓度。……长生烛的突然熄灭,接替光明的黑暗,和那热闹喧嚣过后突然而来的沉寂,都在弗兰士的心里留下一种不安的抑郁之感。
不知道真实的罗马狂欢节是否这样,以钟声为界,戛然而止,透着诡异。作者倒是成功把读者的注意力,从狂欢节自然过渡到了书中人物的奇遇中。
文中段落出自第36章《狂欢节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