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请选择善良。”
这是电影《奇迹男孩》中,布朗老师教给孩子们的一句箴言。
但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且感慨良多。
1
我们为何要做出选择?
实际上,在“正确”和“善良”之间,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偏向了前者。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什么是对错”,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恶”。
我们习惯追求“正确”,并认为“大多数人”所做的,就是“正确”的事,但却忽视了,这样的事并非“善良”。
《奇迹男孩》中,主人公奥吉遭遇的,正是一些看似“正确”却无关“善良”的事。
原因只有一个,在“大多数人”眼里,他很“丑”。
奥吉天生面部畸形,经历了27次手术,才能正常呼吸、恢复视力、摆脱助听器。但他的容貌仍可以在冰激凌店里吓哭别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感官动物,对美有多喜爱,对丑就有多厌恶。
当10岁的奥吉平生第一次走进既热闹又陌生的校园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开始躲避并且盯着他,那些目光中包含着好奇、鄙夷和厌恶。
在躲避球游戏中,全班男生十分“默契”地站成一排,一起把球丢向他,可怜的奥吉只能苦苦抵挡,却无从躲避。
当一个异类出现在一群正常人中,鄙视他、厌恶他、欺负他,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政治正确”。
但我们需要的,绝不是这种“从众的正确”,而是“从心的善良”,这正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的原因。
2
我们如何选择“善良”?
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围绕“善良”这个关键词,用多线叙事的手法,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该“如何选择善良”。
奥吉天生残缺,但乐观聪明,这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影片中的奥吉父母,与天底下所有父母一样,也会跟孩子发脾气、闹矛盾,但却总会在奥吉最需要他们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予满满的爱和拥抱。
母亲会在奥吉自卑于丑陋容貌之时,坚定地告诉他,“每个人脸上都会有痕迹,这些痕迹是记录我们人生轨迹的地图,但心灵会决定我们能走到哪里。”
父亲会放下故作坚强的伪装,动情地对儿子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自己的脸,但是爸爸超爱的,这是我儿子的脸,我想看到它。”
如果我们下定决心为人父母,那么请给孩子多一点陪伴,多一点爱,这就是选择了善良。
与父母相比,姐姐维娅对奥吉的感情多了些复杂的味道。
四岁时,维娅的生日愿望是要一个弟弟。但没想到,从奥吉出生那天起,父母所有的爱和关心就与她无缘了。
按照常理,维娅应该争宠、应该怨恨,但她没有。心底也许会有些嫉妒,但当奥吉被朋友背叛而伤心绝望时,她还是强忍着这份“小嫉妒”,轻声安慰道,“即使你没有朋友,我们还有彼此。”
如果这世上有人与我们分享同一个姓氏、同一份爱,那么请心怀感恩、相互扶持,这就是选择了善良。
杰克是奥吉唯一的朋友,可能做朋友的初衷并不那么纯粹。
但渐渐地他发现,这个别人眼中的“丑八怪”,却是一个难得的“好朋友”。
所以,当有人侮辱奥吉是“怪物”的时候,他一拳挥了过去,虽然这一拳会让他丢了奖学金,甚至被开除。但杰克没有犹豫,因为这一拳是为了朋友。
同样,当跟七年级学生发生冲突,杰克被推到在地时,瘦小的奥吉举起双拳,挡在了杰克身前。奥吉也没有犹豫,因为这一挡也是为了朋友。
如果我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欣赏一个人,并把他称为“朋友”,那么请在他最需要你的时候不要犹豫、挺身而出,这就是选择了善良。
选择善良是一段复杂艰辛的心路历程,也许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都会抵达同一个终点。
3
选择了善良会怎样?
电影一直在试图告诉我们答案:当每个人都选择了善良,奇迹就会发生。
正如同班同学莎莫无视流言,与奥吉握手交往,谁能想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打破成见,选择奥吉作自己更好的朋友。
正如当奥吉挡在杰克与七年级学生之间时,谁又能想到他的这份勇气,激励了平日总爱欺负他的同学,他们不再是躲避球游戏中对立的两派,而是站成一排、并肩作战。
奇迹的发生源于善良的选择和传递。
电影中每个人身上都有善良的因子,但有时藏得太深,以至于谁都没有发现。而真实、勇敢、乐观的奥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每个人,让大家最终发现并选择了善良。
这是属于奥吉的奇迹,也属于选择善良的每一个人。
4
不得不说,作为一部典型的美国励志电影,《奇迹男孩》的故事很励志,但情节很老套,以至于我看到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
但还是被毫不留情地击中了泪腺,心甘情愿地干了这碗暖心的鸡汤。
原因很简单,好的电影总会给人以很强的代入感。
也许我们比奥吉幸运太多,但生而为人,都谈不上容易。可能曾经、现在或将来,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就是奥吉,或者奥吉身边的那些人。
当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战胜了自己、选择了善良,我们又该如何?
也许这就是电影一直想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正如布朗老师最后一句箴言所说:
“请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容易。”
这句简单的话,送给每一个还在与生活苦战的人,也送给每一个选择善良的人,你们都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