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个标题对我来说有千斤重,有多少个想写的念头,就有多少个扑灭的火焰。她不是个幸福的孩子,也不是个幸福的女人。生活对她谈不上不公,却从不曾厚待过她。她只是个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可怜人罢了。可她,太爱,太习惯故作坚强,伤疤只在梦里独自舔舐。她害怕麻烦任何人,更害怕被拒绝。她太善良,太善良,是这世上绝无仅有的善良,她可以为了亲人自残,却独独不肯苛刻以待。我怜她,惜她。你们想不想听听看?
第一章 小时候
我的名字叫林楚楚,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姑娘,我出生在6月,听说那日天气很好,是个夏日艳阳,可惜我在半夜出生,并未看到那一日的日出。我住在上海最繁华的街道,南京西路,对面是上海唯一的广播电视台,我们住的是老式的石库门房子,黑色斑驳剥落的油漆木门上有两个对称的铜手环用来扣门,进入吱呀的大门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抬头就是天空。名字叫天井,其实早已无井。猜想是很早以前,这里有一口井供以喝水吧。我出生的年代,已经是自来水管通用的年代了。正对天井的是客堂间,左右各有两个前厢房,左边厢房和中间客堂间之间有一条很窄又弯曲的过道,照明很暗,需小心慢走,不然容易一头撞到人。沿着这条路一直走,经过左侧中间的厢房,右拐往前,出现在左边的是一排水池用以冲凉,跨过这排前面就是灶头间了,所有住在这个石库门房子的家家户户都在这烧饭,所以灶头在这里围城了一圈,或者说是前后两排。
灶头间的两侧也住着两户人家,面积很小,我们暂且叫他们后厢房吧。每天的傍晚时分是灶头间最热闹,最有烟火气的时候,这两边后厢房的住户,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烟火气的影响,也是尤为热情好客,开朗活泼。两家各有一儿一女,虽然个子矮小,在后弄堂里放声哈哈大笑,然后跑的一溜烟没影儿的肯定是他们了。我也是在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但是我和他们玩的很少,可能是跑步跟不上,可能是年龄差距大,我和我的小学同学们一起玩耍。从灶头间出去有个后门,此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此门永远敞开,如果某一天这个门关了,那就说明后厢房的两户人家同时发生了大事,都不在家。
我们后弄堂左边的尽头是一幢老式大楼,印象中有8层楼,没有电梯,那个年代国内还没有引进电梯,楼梯是古老而有艺术感的蜿蜒式上升,宽大而高耸,玻璃顶棚透光,阳光从屋顶最高处洒下来,照的楼梯五彩斑斓,天气晴朗的时候,光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竟在眼前一览无余,从头顶落下来成一条宽宽的线,让人挪不开脚步,这幢大楼算是那个年代的高级建筑了。我的小学同桌就住在这个大楼的三楼,她爸爸在台湾做生意,住的自然高端了。她是我的小学三年最好的朋友,有趣的是,后来南京西路拆迁各分东西之后,考入大学的时候,我竟然在同个学校同个学院又再次遇到她,虽已言语廖廖,却感叹命运的奇特。后来的她依然文静和之前一样,只是我变了,我不再活泼好动,喜欢逗她笑了。这是后话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