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二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我们指责他人的话语中,常常隐藏着自己的需求;二是比较将蒙蔽我们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爱意。
队友的语言模式偏向指责型,当我能量高的时候,我有时能感觉到他语言背后隐藏的需求,而当我能量低的时候,我只能感受到被指责、被攻击,从而要么反击要么自己生闷气。也许下一次,我需要换一种方式去沟通,就是把自己和他的感受、需求都说出来。比如,他说我动作慢,我可以说,我开始做**事情后,没有停歇,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听到你说我***,我感觉到很难过,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被看到,也感觉到不被你尊重。我需要尊重、需要肯定,我也知道你希望我可以做的更快更高效一些,为了更好的到达这个效果,我觉得我需要获得你对我行动的肯定与支持,并且我们两商量出具体做事情的时间出来,在时间内我做完了事情的话,你就需要肯定我。
比较,这个词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即使我对他深恶痛绝,可是他也融入了我的骨子里,让我无意识不自觉的进行评判和笔记。尤其是不自觉的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会让我感觉到自己怎么这么差劲,什么都比不上他人,为什么别人做得到而你做不到,一直关注于自己做不到或是做的没有那么好的点上,却看不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勤奋,忘了不到对自己的爱和欣赏。
在老公和孩子方面,无意识的比较稍微好一些,会提醒自己,不要去和他人比,因为知道这是比较只会让双方关系走向与预期相反的方向。但是对于老公,还是会不自觉的在心里有一个完美或是理想老公的形象,默默的比较。对于孩子呢,会注意提醒自己关注在孩子本身而非和他人笔记上面。可是孩子和老公的情况还是略有不同,将和他人比较作为了解孩子在同龄人之间的情况,作为孩子事情相关决策上的一个参考因素,而非判断孩子好坏的因素。不过这个度还是需要把握好,切切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