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专栏,尽管有时候读起来,会有一点灰色,但是却能够极大的开拓我们的眼界。我目前一个人从事的行业呆过的公司也就一两个,但是专栏里谈到的各种不同文化的公司让我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看到了不同管理方式的公司,最终都取得了成功。这也让我们知道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我们要明白自己行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因为取餐分成两排,领导走到了左边一排,那一排没有人,而右边这一排有两个人排队。当时就在思考,我应该在左边还是在右边去打饭。
最后得出的结论,如果我的目的是尽快把饭菜打完,就应该跟在领导的后面;而如果我的目的是为了让领导打饭时,有更好的感受,就应该站在右边,因为如果你在自助餐取餐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跟在你身后就会无形当中给你一些催促的压力。
出于不同的目的,我们的行为往往是不一样的。但是生活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例都可以反映出,其实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目的并不清晰。
例如,店里的员工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喋喋不休的争吵,他们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应该是快乐工作多赚钱,而不是整天争吵,影响心情,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站在高层看,一切都是清晰的,但是,当他们变成当时人事,在那一刻却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又例如,有时候接到一个骚扰电话我竟然还会和他客气的说两句,我最本质的目的是节省自己的注意力,这也显然和自己的目的不符。
我们常常走了很久很久,却忘记了曾经为何出发。
从团队的角度思考问题
专栏里有NBA的球队作为比喻,描述了好的团队是1+1大于二的情况。而我们可以,试问一下自己,在团队合作中,是否,发挥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是否站在团队的角度去思考组织利益最大化?
如果你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关我什么事”?并置之事外,那很遗憾的是你还根本不具备领导思考。
领导思维就是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自己拥有更大的格局。你说今天在工作当中,有一位负责信息的同事,给领导建议要多做一些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全都需要由我来完成。我第一反应当然是这个人挺多事的,但是显然,如果我站在组织的角度去思考。那么他的做法是合理且优秀的。
《原则》也谈到我们要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脱离掉自己身上动物的本性。也只有当你习惯于,站在更高的层次去思考问题之后,你才初步具备了领导力,不然即使能够上位,你也会变成曾经自己也非常厌恶那些小家子气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