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子
今晚上有优秀作业和优秀日更小伙伴的分享,都让我受益良多,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分享。
尤其班长客儿的分享,让我彻底看清了,自己这两周以来每一天的“辛苦和煎熬”,原来只是所谓的努力和无谓的自我消耗。努力不是无限的投入时间,方法和思考最重要。
班长开篇说到自从进入砍柴书院以来,我陆续在有书、卡娃微卡发表了一些稿件,还有一部分还登上了有书头条。
我想原来基础班并不基础啊,这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可是呢,接下来客儿居然说,“可在进入书院之前,我是个完完全全的小白!”
同样的班级,同学的时间,同样的学习,我们的差距居然有天壤之别。我很好奇,客儿是怎么做到呢?
她在第一课选题的时候,就给自己找准了定位--情感领域;然后确定了自己喜欢的平台--拾遗,利用周末的时间把平台上960篇文章都读了一遍,(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把情感方面的文章都打印出来,三百篇左右,然后一句一句的读,从句子到结构到布局到素材到整体的“起承转合”全部研究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学习标题的时候,把十点读书,拾遗,有书的收集起来,一一分析,建立了强大的标题库。
她的选题库建立在拾遗和思想聚焦上,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方法有序,目标多,但是客儿是各个击破,她的学习方法和我健身的方法差不多,比如练马甲线就要不断刺激腹部肌肉做卷腹,单向卷腹,各种体式的平板支撑,健身球拉伸,猫式等等。然后练腿,练臂都一样,不断刺激相应区域肌肉。
可是我的在训练营中的学习状态呢?一直都是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看到各大平台的文章写的都太好了,越感觉自己欠缺太多。于是乎,一会研究选题,一会研究案例,一会研究标题,一会找素材,一会抄金句,结果越忙越乱,脑袋要爆掉了,却收获甚微。
我也是每天看有书,看十点读书的文章,眼睛要瞎掉了,却完全是自我消耗,结果哪个也没真正搞清楚。学习的方法真的太重要了。
调整方法慢慢来,别着急。问题要各个击破。知识点需要牢固掌握。以不变应万变,才不会人云亦云,“朝令夕改”,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