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所心,法不住法,作是忏悔,名大忏悔||
当大殿梵呗声缭然响起时,那种空灵、庄严绵绵的回荡在空气里,纤尘不染,好似雪花落地好似流水潺潺,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其中。承蒙师父慈悲,远道而来的法师领殿为大众宏演《药师宝忏》。上殿时,我看见前面师兄肩膀一抖抖,她们在抽泣,在这庄严的声音里,虔诚的心默然感动。那时,我想了下自己,很惭愧,不只是愚钝无知难调难伏,我竟没丝毫想落泪的触动,反倒是欢喜。
在那样的声音里,我整个人的意念都在关注如何发声、气息如何调动、每个字句、自己如何俯身、以及如何忏悔上。基本没有想起什么,有意让自己站得笔直,感受气从丹田里出来。我拜得缓,双手慢慢张开又回手,手指轻缓,每一次叩拜都带着敬意。
一场唱诵下来,不仅不觉得累反倒感觉气息通透,所以说人真的要有正气,气正了自然就通达了。记得以前驼背,气总是不顺,不顺不仅难受也带来其他病态。记得前不久师父在皈依时说:礼佛、拜佛都要有正确的姿势,保持正直,那样才会受益,刚刚好的威仪。首先要正,正气、正念。
我永远都记得那一幕,去年冬天在文殊台大家堆砖砌瓦,和当时已经是出家众的耀解师开玩笑,师父突然停下来对我说:玩笑是有,你这正念还没出来,要记得多念观世音菩萨,时时念时时放在心里啊!当时心里还有点小憋屈,自觉平日也算精进时时鞭策时时有点小善念,师父居然说我没正念,难道我学歪了没入门?不过听师父的话,师父说的一定有道理,肯定是哪里做得不足自己还不知道,听师父的就对了。那时就记得念观音,一旦提起就念,走路、做事、心烦时,心静时,与人交谈时,劳作时,几乎成了习惯。这种无形的潜意识,让我变了许多,好像就有了力量有了踏实,也不会过多与人争辩,它好像也在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力量,尤其是心生恐慌时,赶紧念心便定下来。踏实了,虽然有种临时抱佛脚的意味[憨笑]。
正念,正知正见,在慈悲心升起了那么一点点后,我也渐渐体会到那么一点点,当时师父所说正念的深意,窥视到冰山一角。很惭愧一直以来的迷失,未起正知正觉,他们要说的是什么,并不是浅显的就以为了。
每当翻过一座山,有一点体会时再看以前的确是太不如,算不上入门,每每会有此感。愧叹太浅显,便知每当长辈批评必然是,他们的高度还未及时,他的视角看到的是你没到达的地方,所以要接受并反思。
在一瞬间打了妄想,想起去年也是这个气候,《药师宝忏》参加了,那时候还有点感觉,感觉到肠道的脏东西,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光照进肚子里,把里面清洗了一遍,也是要注意力等完成的。不知道到底是我想出来的,还是真有那种感觉,刚好遇到师父就问他,到底有没这回事,师父说,那挺好的,但是,不要执着有也不要在意没有这个事,顺其自然就好。
我在拜忏的后来,想起我的朋友们,想起四周接触的人,想起我未接触到的人,想到一切有形无形的众生,想起他们有那么多苦楚想得到解脱。便想祝他们安好,愿他们解脱,想着便想到把所有功德回向给他们,顿觉肩上担子重了,我代表的不一定是我一个人,我可以代更多的众生忏悔,愿他们解脱。于是,意识到只要我用心就可以有更多的力量,那么多人希望解脱,我的心有多集中就会有多大力量,便不敢打妄想了,是真的不敢了。
也就在这妄想的间隙,拜忏比刚刚要沉了许多,心动了心不安在当下。一旦动了念,有念头的束缚,发现就要多一分负担,少一点力量,佛说放下妄想执着,真实不虚!
想来不管是忏悔落泪感动也好,还是自顾欢喜也好,没有对错分别,只要一念有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