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里话,这次梅州之行我一点底都没有。听父亲说过,梅州有一个通过书信的叔叔,还有三个姐姐,在印尼,记得还有一个弟弟。早年的书信,落款是印尼雅加达的一家商场,后来就杳无音信。父亲都八十二了,即便能找到三个姐姐,还会健在吗?至于印尼的爷爷和叔叔还有音讯吗?
第二天一早,尝了尝梅州有名的小吃腌面,配上一碗三鲜汤,韵味悠长。回到青岛,我时不时还会想起它来,离开梅州再也没有见到过腌面。吃过早餐,师兄开车在前面领路,我们全家紧跟其后。嘉应大学离水车乡还有一段距离,师兄还是老样子,开车也充满激情。为了紧跟着他,害得我紧赶慢赶,有一次刚想超车,迎面来了一辆大卡车,把我吓得不轻。到了水车乡派出所,师兄找到相熟的李警官,说明来意之后,李警官用家乡话打了一通电话。虽然都说客家话,但还是不能完全听明白梅州话,我们都用急切期待的眼神看着警官。李警官放下电话说,当年和父亲通话的邱怀均爷爷还在世,现在搬到镇上住了。于是我们立马赶往他家里,到了那之后,因为两边的语言差异,相互听不懂,还得李警官在旁边翻译。从邱怀均爷爷那边知道,印尼那边的亲人早已断了联系。父亲的三个姐姐,两个姐姐过世了,还有一个还在世。
匆匆说了几句,因为惦记那还健在的姑姑,我们赶紧去寻找。听说是老人年纪大了,跟着儿子过日子。快要到了的时候,李警官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叮嘱我说,我担心老人太激动,心脏受不了,待会儿你们要注意老人家的反应。我说好!还是他们有经验,把好多事考虑在前面。
我们驱车行驶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姑姑家,典型的农村房屋,屋前有一个近30平方的院子。李警官到了屋前的院子,用家乡话问道,有人在家吗?屋子里出来一个六十岁左右的男人,李警官说明来意,才知道这男人是姑姑的儿子。他把我们领进屋,房间右侧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他说,这是我妈,就是你们要找的人,不过老人家耳朵不是太好使了。只见他和老人说了几句话,老人使劲点头。男人转身对我们说,我妈说确实有一个弟弟早年送到江西去了。我余光注意了一下我爸,他嘴角在轻微地抽动着,眼里含着泪花,上前紧紧握着姑姑的手,叫了一声“姐!”姑姑也激动不已。我上前搀着父亲,真没有想到,父亲这个年纪还能找到九十岁高龄的姐姐,真心觉得不易,梅州之行也算是了却了父亲的一桩心事。遗憾的是,印尼的亲人还能找到吗?
虽说父亲早年坎坷,老了老了算是过得不错。生了六个孩子,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都做奶奶了,我哥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我弟家的老大也上大学了。四世同堂,一大家子加起来五十多口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