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这本书中,收录了吴军老师给女儿们的40封信。这些信,也是一封封启明家书,能为渴望成长的读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今天,2020年2月19日,阅读第8封信。
第二章:洞察世界
第8封信:做事时境界要高
上一封信,吴军老师说决策时格局要大,这一封信,说的是做事时境界要高。人生哲学中,格局和境界是必不可少的。
格局是指空间范围内,看到更长远的事情。境界呢,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能够达到多高的层次,呈现出什么情况。
格局高的的人,眼界才能更加开阔。境界高的人,能够看到更高远的问题,思想达到更深的层次。
1 境界高的人,有远大的志向。
信中列举了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商鞅变法的故事。商鞅对秦孝公进行了三次游说,分别从帝道、王道、霸道三个方面入手。
秦孝公对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他让商鞅为秦国制定了功利性很强的法律。这种速效又危险的策略,最终让秦国统一15年之后就被灭亡了。
商鞅通过与秦孝公的三次接触,知道他不是一个境界高、有大志向的人。秦孝公想称霸诸侯,却急功近利,只关注短期内的成效。
如果一个人只习惯获得短期利益,那么他的境界就高不起来,也不会有远大的志向。
2 境界高的人,不会用短期的方法去达到长期目标。
吴军老师在读大学时,家中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是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学校去赚钱。反而两次辞职回学校读书。
他的学术水平达到世界一流,与自身的高境界不无关系。反观那些受到诱惑中途去找工作的同学,虽然生活质量高,但是学术上永远不能达到新的高度。
我有一位初中同学,中专毕业后回家乡医院当了一名医师。2年前,听说调到了防保所当主任。升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能力。
去年,她调回原来的医院负责拍片之类的工作。有同行说,她只不过读了个职校,专业不过硬。当领导吧,沟通能力不行。
以前,也没听她对自己有什么高要求。所以升职了,也没有多少人看好她。现在干点具体的工作,也许能帮她积累不少工作经验呢。
她刚上班时,曾经一起聊天。她说医院藏龙卧虎,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好。为了提高工资,偶尔她会去考一些文凭。
其实她也知道,通过短期的培训拿文凭,专业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她向上升迁的路,已经从平调回医院后戛然而止。
一个境界高的人,肯定能明白:用短期的方法达不到长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朝着自己的长期目标迈进,才是正道。
很多时候,有人觉得怀才不遇。甚至心中忿忿不平。为什么脱颖而出的那个人,不能是自己呢?他们只看到光鲜的外表,却没看到本质的内在。
人与人之间的境界不同,对自身的要求也就不同。追求多高的境界,就能达到多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