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第十八站——2023.01
2022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到2023年的第一天的夜晚,这30多个小时是处在身体的痛苦之中的,新年的第一天是在医院度过的,第二天也是。2023年的一开始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好在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了。完完全全地在痛苦里浸泡过,就会更明白无病无灾的美好,也就更珍惜现在的平淡和平安。
除去前10天,2023年的第一个月剩下的日子是快乐的。翻看了一下1月的日记,数了一下,竟有近二十天是“晴好”的天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阳台的阳光下,或蹲或坐或卧,看书或睡眠或无所事事地望着蓝天和蓝天上的白云,窗外是寒冷的冬日,窗内是春日般的温暖。
如此美好的冬日,一份淡然的心境,一片美好的蓝天,一身温暖的阳光,一本喜欢的书,两只时而温顺时而高冷的猫,几个相家的家人,一个欢乐的春节,还有一场江南少见的大雪,大雪后和女儿的拙政园散步,1月30号傍晚时分看到的那颗最亮的星…………
这个1月留在记忆中的,是美好。
当然,这美好之中,不能没有书,1月读的书如下:
1.范小青的《家在古城》。
这是花时间最多的一本书,也是最有“实践性”的一本书。在这本书还没有出版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本书的“预告”,那时就决定要看。这个书名很入我心,很是喜欢。因为我也是“家在古城”,并且是以“家在古城”为“得意”的人,不只一次地对妻子和女儿“炫耀”住在古城的自豪感,虽然她们好像都没什么感觉。
这是一本类似于报告文学的作品,作者就是地地道道的古城区人。对于古城来说,我是一个外来客,但从我第一次见识到古城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这里,但当时就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会成为古城中的一员。
读着这本书,跟着作者的脚步,我回忆着我曾经用双脚丈量过的那些幽深静谧的小巷,那一个个浸透着岁月的风尘有着深厚历史感的名称,在这样的古城里随意走着,你的思想和感情不由自主地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辗转,你会觉得能成为古城中的一个过客,是多么幸运。
2.王小波《黄金时代》。
重读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俞敏洪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和冯唐的对话,勾起了我读这本书时的一些回忆,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那些在现在看来是那么色彩斑斓的黄金时代的岁月。
总是要拉开一段时间的距离,你才会发现那些曾经存在过去的岁月中的那些美好。更让人觉得无奈且具有某种讽刺的是,当你意识到这些美好的时候,你一定已经失去了这些美好。
3.阿来《云中记》。
这是一本以一种新的角度来写“地震灾难”的书,看了之后,会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会让人产生一种悲伤但又释然的心情。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人类是渺小和无力的,但人类的这种渺小和无力其实只是人类反自己置于大自然的对立面的结果,如果人类不是把自己置于大自然的对立面,就不会有渺小和无力之感。
3.海明威《老人与海》。
这次是读了《老人与海》的英文版。读英文和读汉语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虽然对其中有些表达不能如汉语理解地那样透彻,但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不同语言之间有些东西是注定不能相通的,如果不读原文,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这一点。明白了这一点,就更加羡慕那些通好几门外语的人了,那样的人能获得多少别人获得不了的乐趣啊,比如钱钟书。一个人读书多了,读进去了,可能就不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人交流了。渊博如钱钟书,和人交流的时候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吧!
4.刘慈欣《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
这本书也是重读,原因就是电视剧《三体》。这是一本让人的心灵无限扩大的书,这本书能把人真切地带入到宇宙之中。我一直在想,如果真有一天,人类能够自由地穿行于广漠的宇宙之中,那人类文明的很多基础观念都会改变,比如最困扰人类的生和死的问题。
重读之下,还是那么的惊心动魄。《三体》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书本的内容。
3.王朔《致女儿书》。
这本书还继续在读,我也是一个父亲,我也有一个挚爱的女儿,我想看一看作者对女儿说了哪些,继续阅读中……
说完了读书,再说说简书吧。
简书还一如既往地在我生活的一隅静静地呆着,没有太多的“亲密接触”。从简书上“认识”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朋友们时而在简书上“谋面”,也会看他们在七月一班的群里聊得嗨成一片,我也跟着乐在其中。
值得一记的是在1月中旬收到了简友一生有你a的简信,说要加入我那个《红楼梦》的读书群,一看之下,我很是惭愧。当时建的那个群虽然还在,但好久没有什么活动了,竟然还有简友记着。更让我感动的是,一生有你a在简信中说“这辈子住红楼了”,我能明白一个人真正喜欢上《红楼梦》时的那种喜悦。
欢迎并感谢一生有你a加入《红楼梦》读书群。
这个总结就到这吧,愿十年之约的朋友们读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