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子弟今犹在,卷土重来未可知。汉末才人辈出,自然也少不了江东才俊们,有被称为“神君”的陆逊、坐断东南的孙权、魏晋八君子之一的顾雍,还有陆绩,字公纪。
神童与孝子
看这姓氏有没有想起陆逊?陆绩也是出身吴郡陆氏,他是陆康之子,也是陆逊的堂叔。6岁时,陆绩就随着父亲陆康去拜会袁术,正巧袁术用橘子招待他们,临走时陆绩就揣了3个橘子,一不小心全掉出来了。
袁术就问“陆郎来做客,还要把橘子打包嘛”,陆绩回应“我只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年仅6岁的孩子就懂得孝顺家长,真是太让人惊讶了,一如当年让梨的孔融。“怀橘遗亲”这个典故还被《二十四孝》专门收录了,就冲着这份孝心。
孙策占据江东后,召集宾客来讨论天下大事,陆绩因为年龄小就敬陪末座。张昭、张纮等座上宾认为得靠武力,陆绩并不赞同“当年齐桓公九合天下不用兵车,孔子也说只要修养文德,敌人就会来投降的,现在人却只崇尚武功,我一个年幼的孩子都觉得这不对”。
陆绩的发言直接惊到了张昭等人,但没有下文了。有意思的是陆康在195年就被孙策杀了,200年孙策死于刺客之手,也就是说这个时期陆绩最大13岁,还在杀父仇人那当宾客。看来陆康之死袁术还得背锅,毕竟199年袁术就死了,孙策和袁术也已经决裂。
醉心学术
陆绩从小就是神童,长大了也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历法、算数。他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一个是总在史书上和他出双入对的虞翻,就是那铁口直断关羽2天内必死的虞翻。另一个是庞统,不是重名,就是凤雏同学,虞翻和庞统都比陆绩大,却很聊得来。
庞统给过陆绩一个评价,“陆绩可以说是脚力很足的驽马”,毕竟陆绩有些跛足,不过这个评价也没多好。孙权征辟了陆绩,但是陆绩这个人心直口快,被很多人忌惮。所以孙权干脆把他派去郁林当太守去了,显然只有不受待见的人,才会被弄到这种穷乡僻壤。
但陆绩也不是很在意,本来就不打算混官场,他愿意醉心于学术。不仅作出了《浑天图》,还重现了浑天仪,当然是改进版。陆绩更大的成就是注解《周易》与《太玄经》,这又是一位易学大家。
《周易》就不多说了,陆绩贡献了一本《陆氏易解》。《侠客行》里有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指的就是《太玄经》,这是本模仿《周易》的著作。作者也很有名,记得《陋室铭》嘛?,“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里边的子云亭指的就是作者杨子云,也叫杨雄。
预言家
别看陆绩没能开疆裂土,他其实在郁林也做了不少贡献,他带着百姓挖的井至今还在,名叫“陆公井”或者“怀橘井”。他为官清廉,别人渡海都是靠财物的重量压着船,陆绩两袖清风哪里有钱?只能整了块大石头压舱。
既然是易学大家,总有些预言的本事,他临终时说“汉室志士吴郡陆绩,精通诗、书、礼、易,却也活不长了,真是悲哀!”陆绩病故时32岁,那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就像他所说的,汉室还没灭亡,曹丕第二年才篡汉称帝。
陆绩还有个预言,也是在他临终的时候“60年以后,车同轨,书同文,可惜我是见不到了”。“车同轨、书同文”说的是天下有了统一的度量规则,就像当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样,所以陆绩这话就是说“60年后,天下一统”。这话也没错,280年吴国灭亡,西晋统一。
其实陆绩最大的贡献就是注解《周易》、《太玄经》,为此陈寿还为他打抱不平,“陆绩对于杨子云《太玄经》的贡献,就像左丘明对孔子《春秋》的贡献,庄周对老子《道德经》的贡献,非得让他去镇守南越,这不是祸害人吗?!”确实,陆绩属于英年早逝。
战争年代,学者就是不受重视呀。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