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的修行

这是一个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唐代五祖弘忍大满禅师想把衣钵传授给修行高的弟子,就命他们各作一首偈语,谁的语意和禅宗暗合就把衣钵传授给谁。众弟子一致推举上座神秀做偈,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当场做偈一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了,挺满意。

不久,慧能居士看到神秀的偈语,笑笑:“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意思是好是挺好的,只是没把禅意参透,并悄悄在神秀偈语旁另作偈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到大吃一惊,当夜就把衣法传授给了慧能。

但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认为慧能境界确实在神秀之上:既然万事皆空,何来菩提与明镜?既无菩提与明镜,何来“时时勤拂拭”?我本一尘不染嘛。

其实,慧能是佛的境界,而神秀是人的境界;一个已经跳出三界之外,另一个还在三界之内。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万事皆空中的“空”,乃佛教重要教义,手抄过般若波罗蜜心经的人,一定都记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偈语”则是佛经中的唱词,又叫偈颂、偈句、偈言等,属于佛经的读后感或修行得到的体悟,多由四句组成。著名的偈语还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回到神秀与慧能两位高僧的境界。试问:换作我等凡夫俗子,该用哪个境界度量?不用说,入世者以入世的标准,出世者以出世的标准。

既然我等都是凡夫俗子,当然用凡夫俗子的标准,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男人,得用“俊朗”一词;评价一个女人,得用“温柔”一词。用错了会被人笑话。

所以你看,李宗盛的《凡人歌》是这么唱的:“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多少男子汉,一怒为红颜;多少同林鸟,已成分飞燕……”,里面完全没有“不食人间烟火”六个字。

既是凡俗,就不必冒充神仙、高僧,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凡俗可以向佛但无须自比僧众,只须上一炷香、磕三个头、许几个愿,起身就走,可矣。佛是九天的琼楼玉宇,你欲乘风归去,须知高处不胜寒。

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神秀更接地气、更真实?他话没有慧能说得高深,但他实用;慧能则刚好相反,看似高深莫测,实则手摸不着眼看不见。

仰望星空,最怕的就是忘了脚踏实地。

这个世界原本实实在在,菩提、明镜以及我等肉身,一切都真实可见,你非要说“本来无一物”,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实,神秀和慧能究竟谁的修行高,亦无定论,“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自古至今都慑服士子之心。真正的隐士,其实不在山门之内,在哪呢?在市井,在坊间。所以,只要心境平和,在哪都能做隐士,没必要投身深山老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何尝不也是修行呢?

最后狗尾续貂一句:刘镜台的名字就是根据神秀与慧能故事起的,你能猜出我本意取自神秀还是慧能吗?

(写于2009年6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禅是快乐的哲学 佛是什么?也许说到佛,大多数人就会想到如来佛祖降服孙悟空,或者想到人们到寺院里拜佛祈愿,佛是法力无...
    家事多福阅读 4,071评论 0 1
  • 关于六祖慧能悟道向佛,作一偈语被五祖宏忍大师传了衣钵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早已耳熟能详了。记得刚看到这个故事时,很是...
    听雨轩随笔阅读 3,452评论 2 6
  • 山中有禅意,欲辨已忘言 刘新国 新化,金凤,是老家所在。 山路弯弯,草木葱茏,夏天的清凉之地,便是这里了。 某天,...
    bd6e19e42419阅读 3,335评论 0 1
  • 今日上午,看到一个小视频,有人开车云游四海,没有目的到处去跑,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在车里“修行”。 竟然还有这种修行...
    历宁阅读 4,326评论 0 8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5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