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情绪,身体是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的组成部分。爱由此生,灵性亦由此生。
1
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你的思维,会发现思维使生命能量严重损耗。
思维大部分时间对生命能量是严重损耗,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各类精神妄想症,包括手机焦虑症,wifi焦虑症,信息爆炸对人脑带来的冲击。
新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的是大量的信息冲击,这是思维最喜欢的信息,同时也是人体无法承受的损耗。信息越丰富,内心越孤独越无力,大脑思维连接了世界每个角落,身体却越来越无法与亲密的人交流。
这就是思维损耗生命能量的真实体会。
2
情绪,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情绪在身体和思维的相遇处产生。也是思维对身体的反应。
我们无法准确感知一个人的思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了解外在世界已进入了太空,但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仅限于心电图电磁波的认知。
我们不会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思维模式,只有通过观察自己的情感,才能保持自我意识清醒。
了解思维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情绪。喜怒哀乐虽然没有科学仪器检测,但是却能最大程度反应一个人的思维方向。
思维控制人越多,情绪能量负荷会越强。如果我们不能感受或者切断了情绪的联系,最终会在纯生理层面体验到,以生理问题或疾病形式出现。
当一个人的情绪善于伪装或者不善表达时,那么被忽视的情绪能量会全部传递给身体。
3
一个长期压抑思想和情绪的人,身体会倍感疲倦,大量的身体能量都被这些压抑不可见的情绪消耗了。身体能量被消耗到一定限度,就生病了。
商界竞争压力大,比如联想柳传志得癌症,他的女儿做滴滴总裁也得癌症。苹果总裁乔帮主中年癌症已故,创业达人李开复正在抗癌,癌症有家族遗传基因的原因,有环境的原因。但是,这种高强度成功人士的模式,是建立在对情绪和身体的强大控制上,癌症爆发就是情绪和身体被忽视和压抑的咆哮。
人的思维固然可以无限,但是情绪能量和身体能量却需要适当的释放和合理的休息。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思维,身体总是会给你一个真实的反应。如果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分歧,那么思维永远是说谎的一方。情绪始终是真实的存在于身体。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却做不到”。思维同意了,情绪和身体却未必会答应。
思维存在于大脑里,情绪却有强烈的生理成分。如果感受不到情绪,就请深深的进入身体,关注身体内在的能量场。别去思考它,感受它就可以了。
虽然我们说“食色性也”,好像很关注身体的需要。其实,我们并不是在用身体倾听身体的需要,而是在用舌头,眼睛和记忆神经在代替身体。
一口食物,只能感觉三寸舌头的味道,下了喉咙,即看不见,也很难感觉到,除非噎到或者卡住。
多美好的东西,都会迅速被其它东西取代,因为眼睛总看一个东西会厌倦。需要花花绿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身体是否真正喜欢,自己大部分时间是不知道。
我们似乎宠着身体,又好像不认识身体,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的进入身体这个能量场。是在用思维代替身体。
4
在爱里灵修,就是放下对思维的认同,转化身体的痛苦积累,保持觉知,留出空间给思维,情绪,身体。这个觉知就是爱,是本心。是回归灵性的必经之路。
爱是非选择性的,就像太阳也是非选择性的一样。它不会对某人有排他性,排他性是小我的爱。
真正的交流是共享的合一的实现,也就是爱。
思维对身体的情绪记忆,总是存在与过去和未来,是有固定路径的神经通路,很少时间在流动变化的当下。
身体是高密度,无法迅速流动能量的转化体,痛苦也是无法流动的能量,很容易就储存在了身体里。
这就是为什么思维总是和痛苦的情绪连接最快。
当思维和思维认同重新复活时,我就变成了自己的心理意象,我就不在是当下的我,而是过去和未来里的角色。
痛苦之身通常有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个人层面是个人通过过去所遭受的情感痛苦而积累起来的;集体层面是人类集体心灵经过数千年以来的疾病、折磨、战争、谋杀、残暴和疯狂所积累起来的痛苦。
我们的思维从远离身体的模式转化为接近身体时,首先要学会的是面对自己的痛苦之身。
宽恕内心所有的怨恨,接纳所有的痛苦。是回到身体必须要面对的关口。不可超越。这也是很多宗教都用宽恕接纳作为入门指导的原因。
为什么:
痛恨别人,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是对自己最大的背叛。
宽恕别人是放过自己,对自己最好的照顾。
因为:
宽恕,接纳,是思维不念过去,无忧未来,进入当下的打开方式。由此,情绪的痛苦在身体能量上才能流动和释放,不会再以过去或未来的模式堆积在体内。
当身体的能量场流动顺畅时,情绪自然愉悦,思维也最轻松。心情舒畅是最好的健身养生药。
5
爱情关系里的灵修:时刻保持对自己和伴侣的头脑思维,情绪情感,身体能量场的觉知,觉知就是灵修的法门。
痛苦之身转化:只要从痛苦中汲取你的身份认同,你就无法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只要你部分的自我感是来自你的情绪痛苦,你会无意识的抗拒和破坏治愈你痛苦的努力。
当你的伴侣做出无意识的行为时,请放下所有批判。放下批判并不是指你没有认识到障碍和无意识行为。它是指承认无意识行为而不对其做出反应或判断。
这样,你自己就可以从反应中解放出来,或是做出反应,但完全保持觉知。这个觉知创造了一个空间,让所有人保持本来面目。
你们能相互倾诉表达,这样就不会创造一个让未表达出的或未承认的情感和怨恨发展的时间间歇。
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伴侣说话。
给别人和你自己一些空间,这一点非常关键。痛苦之身被接纳,你也不再认同自己的思维和心理立场。
接纳一切,是进入当下的关键。我们就不会在过去或者未来里挑选,而是直面当下,进入当下。
你们不再反应彼此的痛苦和无意识,不再满足你们相互上瘾的小我需求。是反应彼此内心深层的爱。
6
保持觉知:是爱的关系里灵修的核心
我们不仅是身体的存在,思维的存在,情绪的存在。我们也是灵性的存在。爱是灵性宝库里的宝物,觉知是打开灵性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