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诞生记
1872年12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倡导成立了中国首家官督商办企业——招商局,在上海成立,对外招商集股,并在当月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票,中国首次出现股票,从此揭开了我国股票发行的大幕。招商局因此而得名,成为洋务运动转型后创办的第一家工商企业,也是中国近代创立的第一家民族工商企业。
招商局的创立,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而且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在初期的资本筹集方面,招商局在中国率先启用了一种新型的工商企业组织形式,即股份制企业组织形式。招商局所从事的轮船运输业,需要庞大的资金,如果不集合众商之力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招商局当时开创性地向民间发行股票,招股集资。股票以等额划分,可以买卖转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1881年,招商局100万两资本全部招满。第二年,招商局原来面额一百两的股票市值已超过250两,并在这一年长期维持高价位,成为上海证券市场上的“龙头股”。当时人称:“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轮船招商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招商局对股东不菲的收益回报,不断激发着华商的投资热情,不仅使自身股票市价日涨,而且促动了华商对其他洋务民族企业股票的认购兴趣,使1882年成为19世纪上海股市最“火爆”的一年。在招商局的带动下,当时中国兴起了一批股份制企业。 上海《申报》在1883年 10月21 日曾专门发出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因之一开,公司因之云集……”在19世纪 70至90 年代,中国有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数十家。
在股票刚刚出现时,股份的募集和股票的买卖,没有统一的交易机构和场所,大多通过亲戚、朋友、同乡等途径进行。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一些股票掮客。一定程度上,他们就类似于今天的股票经纪人。但这些掮客都是另有职业的,买卖股票是他们的第二职业。当时这批人数不多的股票掮客以茶楼为日常集合之地,称为“茶会”。掮客们每天上午到茶会互通消息,所有买卖都在品茶时口头成交,一律为现货买卖,只要价格谈成,买卖即可成交。之后公债发行渐渐多了起来,公债买卖也逐渐兴盛,金融掮客数量也逐渐增多。
1914年秋天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时,会员只有13家。公会内附设股票买卖市场,其格局仍沿袭茶会时代的制度形式,会员谈生意时照样有茶水供应。每日集会时间为上午9时至11时。买卖佣金也定有标准:凡记名式证券,如公司股票等,票面每百元征收佣金1元或0.5元,也就相当于5‰-1%标准,高过现在证券交易3‰的标准。每日开场后,公会将价格行情单分送给各会员。
1917年在公会买卖的公司股票有:招商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仁济和、南洋烟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通商银行、中华商业银行等。另外还有大量的爱国公债、铁路证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