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闺蜜最近生了二胎,喜得贵子,终于儿女双全,人生中孕育生命的使命到此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想到她十月怀胎的那份难熬的辛苦终于结束,我也从心里替她高兴。带着这份由衷的欣喜,我去她家看望了她。看到那个幼小而又可爱的生命躺在沙发上静静地安睡着,我心里也再次滋生出对刚出生的小生命那种天然的母爱。
问及闺蜜月子期间的饮食,她突然想到了我妈做的米酒,便要我回去让我妈给她做些米酒来吃。以前她们吃过我妈做的米酒,觉得味道很不错。她妈前两天刚做过一次米酒,但是味道不怎么好。与闺蜜聊完天之后,我就带着这个重要的使命回家了。
回到家里,把这件事与母亲一说,母亲就带着几分骄傲忙碌开了。
因为是夏天,气温足够高,只用了两个夜晚,米酒就已经散发出一股清甜的香味了。第三天早上,母亲赶紧催促我叫闺蜜的家人来取,要不然再放下去,因为气温高就会出现酒的辣味而不好吃了。
中午,闺蜜的老公开着车,用一个很深的带耳朵的锅把米酒装回了家。
下午,闺蜜微信发来短信,把母亲的手艺盛赞了一番,说她老公尤其爱吃我妈做的米酒,说是他吃过的最美味的米酒,搞得她妈都不敢再做了。
给闺蜜连续做了两次米酒,闺蜜又发来信息要跟母亲取经,问母亲的做法是怎么样的。我把母亲平时的做法告诉了她,她说方法都是一样的呀,为什么你妈做的米酒就比我妈做的米酒好吃呢?是不是酒曲量的问题?我问了下母亲,原来母亲每次买酒曲时都要问卖洒曲的人一个酒曲放多少米合适,每个人卖的酒曲都是不同的,放的米的数量也是不同的。我把这告诉了闺蜜,闺蜜这才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她妈从来没问过卖酒曲的人放多少米,每次都凭经验放,难怪做出的味道始终不怎么好吃。
结束了与闺蜜的聊天,我突然联想到了家庭教育这件事。这与我们对每个孩子的教育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个性,因而对每个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如果都采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那结果不跟闺蜜的妈妈做米酒一样不成功吗?想到这,我不禁对母亲的智慧生出了几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