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 记忆中的老师们

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初中是在团场中学读的。我们那个学校教学水平比较一般,老师素质参差不齐。

记得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姓殷,她父母家就是我们乌尔禾的。她在外上学、成家,可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回到家乡任教了两年,正好教的是我们年级。

这位女老师,印象中又瘦又高,气质挺好,有点儿像城里人,不像我们那出来的。

到了我们初三的时候,这位殷老师就走了,我对她的语文教学没有太深的印象。

接着,教我们初三的是一位郑老师,这位郑老师语文教的挺不错。

记忆中,我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是从她这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由于她业务能力过硬,带完我们这一届,她就去了乌鲁木齐的一所中学工作了。

同去的还有我们的化学老师雷老师,化学老师应该也是业务能力出众,才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这两位老师的工作变动,给我印象挺深,让我在那个年纪就看到,只要是有真本事,就能去更大更好的地方。

我们的物理老师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男老师,他和另一位地理老师同一学校毕业,一同来的我们这里。

那时,在我们那里大学毕业生还比较稀罕,虽然他俩只是大专毕业,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

教地理的曹老师比较活跃,给学校组建了广播站,还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

教物理的耿老师则比较沉默,不善言辞,性格也较为孤僻一点。

一开始,我还挺喜欢曹老师的朝气蓬勃,还参加了他组织的广播站。

后来,我们初三毕业那年,得知耿老师考上了重庆大学的专升本,要辞职去进修了。

突然觉得这位老师很有追求,很上进,瞬时成为了少年时代的偶像。

后来,我因家庭困难,不得不读师范院校。做了三年老师,还在坚持考研,最终因为读研走出了新疆,也摆脱了做老师的命运。

这样的在工作后还坚持学习进修,也是因为受到了物理老师的启发和影响。

我的初中老师里,印象深刻的还有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姓黄,瘦瘦高高的一位女老师,她不是我们那儿的人。

她老公是我们乌尔禾本地人,出去上中专师范回来,在我们学校教英语。

这位黄老师气质出众,也算得上漂亮,她老公颇有才气,这就是所谓的才子佳人吧。

后来她的老公张老师,做了我们学校的副校长,再后来,二人双双去了县城的一中教学。

还有我们的英语老师,好像那时才离婚不久,整天喝酒,教学水平不怎么样,对工作也不上心。

初三的英语晚自习,他指定一篇课文让我们背,谁背会了谁就可以回家。

我们去讲台前给他背,他醉醺醺地闭着眼睛听。背完后,用铅笔在课文标题上画个勾。

我们后来发现,少背、错背他也不会发现,于是,都争先恐后地去背课文,然后高高兴兴地结伴回家去。

还有初一时候的生物老师,是一位刚从中专师范毕业的年轻女老师。

她教别的年级语文,但因为我们学校没有生物老师,就来兼任我们的生物老师。

这位老师的教学特点是,每次作业不允许错题,错一道题,就用尺子打一下手心。

我记得那次我的作业错了三道题,她要打三下。

别的同学都老老实实伸出手让她打了,我不愿意伸手。

我有着好学生的骄傲,而且,我不认为错了题就需要打手心,认为老师这样做不对。

我偏不伸出手让她打,还顶撞了她。

后来,她还用不用打手心这个方式来教育我们了,我确实忘了。

但她的妈妈,也是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李老师,有次在路上遇到我,还和我谈了这件事。

我记不得李老师给我说的是什么了。

反正我自始至终都认为,错了题改正就好,没必要打手心。

以上都是我记忆中的初中老师,还有一些老师,不能一一写进文中。

但我们那个小镇子教学条件有限,老师水平高高低低,我的学习也算不上多认真努力。

这就是我昏昏噩噩的初中阶段,没有太用心学习,时间也已久远,对老师的记忆也就比较模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