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书架上好几年,一直未翻阅。看到樊登读书会即将讲解这本书,所以才打开看看。
所以你看,一件事情如果有信任的人说上几句话,情况就不一样了。李笑来老师说首先要成为“能说那话的人”,这样无论你说什么,别人都会听一听。
这本书经过樊登老师的讲解,带给自己的思考也不一样了。七个习惯,与其说是习惯,更像是生活的指导方针,引发我去思考人生。你要做到“积极主动”首先要破解自己的思维定式;你要做到“以终为始”你首先要确立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判断最重要的事情,做到“要事第一”。这些习惯让你获得个人领域的技能智力精神的成长,然后才能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服务于他人,实现自我的价值。
指导方针就是原则,就像灯塔,无论外界如何运转,他自岿然不动。
常定目标,然后去迅速行动,却从没停下来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愿景和信念。目标随意更换,任何事情就难以有始有终,很大原因是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影响圈与关注圈。
影响圈就是能力圈,指自己能掌控把握之事;关注圈是指环境、外界的东西,你能关注到但是还没能去改变的。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关注圈,目标定在关注圈里,恐怕就没有实现目标的能量。如果老板的做法朝令夕改,你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下属减少工作的影响,进而适应老板做好工作。而不是期盼能改变老板或者改变环境。
人们本能的就会对刺激做出反应。现代脑科学研究,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层暂且称之为鳄鱼脑,在爬行动物时代就发展好了,主要负责的是应激反应,就像狗看到骨头就会舔舌头一样。人类的第二层大脑在哺乳动物时代就发展出来了,我们不妨称之为“猴子大脑”,主要负责形成各种情绪,对外界事物有情绪的反应,恐惧、悲伤、兴奋等。
而人之所以成为人,与其他物种的区别就在于进化出了理智脑,学称“前脑额叶”,所以人类特有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而这些就是我们能够做出选择的天赋。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回应刺激,甚至选择不回应。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的死亡集中营,他的父母、兄弟与妻子都死于纳粹魔掌。最终他凭借对刺激的选择的自由与能力,超越纳粹的禁锢,顽强的生存下来。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在影响圈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好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这个空间,这是我们成长与幸福的秘密。
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一、积极主动:即便生活受到外界的制约,你依然有做出选择的自由。不要把你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二、以终为始:牢记你的目标与使命。带着最重视的愿景和价值观来指导你的行为,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三、要事第一:为最重要的事分配足够多的时间精力资源。
四、双赢思维:人际信用的精髓。可持续性发展,如果不能双赢,那就好聚好散。
五、知彼解己:先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六、统合综效:组织合作的原则,尊重差异,取长补短,综合大于部分。
七、不断更新:自我完善和成长的原则,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