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富人,到底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埃尔德•沙菲尔的经济学著作《稀缺》就给我们带来了答案。
贫穷和忙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
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稀缺心态。
在阅读本书之前,先让我们了解几个书中经常提及的概念: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它更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稀缺心态。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是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权衡式思维,它是由稀缺引发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稀缺状态下,因为所有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以致我们开始对之念念不忘,开始产生决策难题。
余闲就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也是我们在资源丰富时进行资源管理的特定方式。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英国著名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曾在一本关于丘吉尔的著作中这样写道,“英国人头脑最好用的时候,就是快要来不及的时候”。截止日期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产生了时间稀缺,可以让人集中精力去做事。
这就是所谓的“专注红利”,稀缺会自动将干扰和诱惑等因素推至一旁,让我们做到凭一己之力很难做成的事情。
但是,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所以,稀缺令人“专注”,也会导致我们有了“管窥”之见,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会忽略其他事物,也叫“隧道视野”。管窥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它会影响并指挥我们去想哪些事情和不去想哪些事情。
同时,对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 竞争意识。当你生某人的气时,抑制作用就会令你忽略他的 好处:专注于他那些让你反感的地方,就会抑制你记忆中他积极的一面。
有时候我们会进入这样的状况:你在办公室里工作,周围没有任何人打扰,但是你却无法集中精力:孩子的课外辅导班谁来接送,家里的燃气费该缴费了……你可能会乘着这些“思想列车”神游很久,才能跳下来,回到最初的工作上。虽然办公室看似安静,但却充满了各种干扰。而这些干扰,都来自你的思想深处。一旦你意识到意志力不过是去学习如何控制注意力和想法时,就能开始提高自身的意志力了。执行控制力能够帮助引导注意力的走向并控制冲动。执行控制力的作用存在于我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它就像中央处理器一样,是我们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能力,可以决定我们的专注力和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以及自我监督的能力。
当心智带宽存在负担时,我们会难以控制冲动——稀缺会形成带宽负担,进而会降低自我控制力,就连微笑、对人友善这样简单的事情,难度都会增加。
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你要出去旅行一个星期,正在收拾行李,如果你的箱子非常小,可能装好三套换洗的衣服就不剩太多空间了,但是你发现还有一些必须品没装,于是你就要开始权衡是否要少带些东西;但是如果你拖出一只大行李箱,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装物品——稀缺会给我们不一样的结果,装出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行李箱:大行李箱总是装的随心所欲,还剩下不少空间;而笑行李箱却总是装的十分谨慎,满满当当。
稀缺迫使我们产生了权衡式思维。所有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如果时间和金钱都有富余,那么我们就不会如此专注,而权衡也就不会那么明显。从这个角度看,权衡式思维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
如果你拥有的是一个“很大的行李箱”,角落里还有没有利用上的“余闲”。余闲的存在,令我们感觉不到权衡的存在。余闲令我们脱离了权衡的困扰,允许我们购买那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东西,对时间也没有紧迫感。这样一来低效和浪费就会产生——当我们拥有空闲时间时 ,就会无所事事,然后时间就这样被耗尽了。
穷人是金钱价值方面的专家,他们更接近于“经济人”。人们对货币价值的衡量是相对的。认知具有高度的相对性:如果你身处 黑暗的洞穴中,即使一根火柴的光亮都足够照亮你的四周;如果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在户外咖啡厅点燃了同样一根火柴,那就肯呢个根本察觉不到它所发出的光亮。
虽然相对性认知是大脑处理信息时固有的特征,但经验与专业技能还是能让我们摆脱这一限制。稀缺也会迫使我们成为专家——没有余闲时,我们深谙行李箱中每一寸空间的价值;穷人珍视每一美元的价值;日理万机的人珍视每一个小时的价值。
即将到期的账单摆在眼前,会激发你的危机感,但两个月之后 到期的账单则不会引起你的重视,当下的一切会自动加载在你的身上,但未来却不然。
若想关注未来,则需要带宽,而当下金钱的稀缺已经占据了带宽中很大的一部分,稀缺成了带宽负担,从而导致我们产生了借用行为。
当今天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能在当下为你带来比未来更大的利益时,借用就是行得通的做法;而当我们有了管窥之见时,借用就会超越得失均衡的限度。
稀缺所引发的行为会令我们产生短视现象:在忙碌不堪是,我们会忽略在外用餐可能给自己将来造成的健康负担;当手头缺钱时,我们想不到将来还贷款的难度;在截止日期到来前忙着赶工是,我们不会想到保持办公室整洁给自己将来的工作带来好处。
所以,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从稀缺心态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发生在穷人身上的众多失误。这些失误的不可避免,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积极性,而是因为缺少带宽。因此,我们要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我们要设计有效的预警机制,让穷人提早为未来做准备。所以,当穷人提供的培训要简单实用,节约带宽的教育方法才是好方法。
虽然稀缺会给我带来很大压力,但我们依然需要专注于能量管理和带宽培养。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将有效的带宽最大化,而非将工作的小时数最大化。
通过外力将人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小小的改变,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就能缓解稀缺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果你在去超市购物时能足够专注于健康,那么就要确保家中的橱柜里装满了你应该吃的健康食品,因为当你的心思不在饮食这件事情上是,就要让自己除了健康食品外别无他选。
时间表安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如果没有构建起余闲,我们就会专注于当下必须完成的工作,预测不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情。当然,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是浪费,太少又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只有存在余闲,人们才不会全神贯注在迫切的截至日期上,也会去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
书中在后三章有给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从当下脱离出来向前看,你需要具备宽广的视野和一定的认知资源。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拥有余闲,尤其是要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但缓冲机制的构建需要在资源充裕时进行。逃离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尔表现的出来的警醒,而是持续的永恒的警醒,一种在任何时间里都能抵御所有诱惑的能力。
读书思考:
正如书中讲到:“稀缺不可怕,‘稀缺心态’才是穷者愈穷、富者更富的根源所在。” 我们将注意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更为紧急的当下,从而造成对真正重要事情的忽视,以及未来发展机遇的错失;我们在资源富足时往往想不到为将来留有余闲,最为容易犯下拖延和浪费的毛病。
从一个小小的正向反馈开始,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