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来,我一直练习站桩,学习和观看了很多有关的直播课。
其中回看了王Fulin老师主讲的关于“从中医角度阐述为什么传统武术能强身健体,祛病”的主题直播,对桩功之所以能作为传统内家拳的基本功、站桩中的身形和放松两大要领的重要性以及内在的医学原理,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获得了新知。
现将直播的核心内容加以梳理和提炼,也为有需求者参考。
一、东西方运动的主要异同
简单来说,首先,东方和西方的各种运动,在适度的前提下,二者都可以强身健体,这是共性。
但是西方推崇的运动,比如长短跑、单双杠运动、拳击等,都只能锻炼身体的某一项功能或技能变得非常强大,而不是全身整体的锻炼,因而也容易造成受伤,运动员到了一定年龄,容易患有伤病。
所以,锻炼部位局部和容易受伤是西方运动的两大特点。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功夫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养生祛病。因为其中运用的是周身脏腑功能平衡协调,气血和顺而充盈,濡养筋骨的中医原理,习练者是为了身体更舒服,能养生为目的,进而才为强壮身体而习练。
所以,不论多大年龄,都可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传统武术功法。
站桩,作为内家拳的基本功,其身形功法的要求有医学道理。如果正确练习,还能祛病治病。因为其背后有一套内在的、符合中医逻辑的道理。
比如,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顽疾,并且具有时效性,即便今年依靠吃中药痊愈了,保不齐第二年或后来又会重犯毛病。
然而,如果用传统功法,站桩或练拳,那么练着练着就可能会自动痊愈,突然发现到了第二年没有犯病过敏。这就是在没有依靠外界干预下,纯粹靠练功,靠自己对身体的调整和疏通,让身体状态达到健康和阴阳平衡。这种治病效果是持久安全的。
而且,站桩如果站对了,站舒服了,还会上瘾,对身体是长久和上乘的保养。
二、我国传统站桩功法的核心要领简析
站桩,有很多门道和讲究,无论是学太极拳、形意拳、八卦等内家拳,都需要有桩功的基础。
首先,它对外在身形有特别的要求,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关窍。比如,要求身体中正,头部端正,虚灵顶劲,松腰坐胯,松肩坠肘等等。
此外,还要求肌肉放松和精神放松这种内外放松。其中每一点都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体悟和体认,从而达到养生目的。
下面针对身形中的脊柱和内在精神放松这两关键点来阐述。
1. 站桩对脊柱的要求及其作用
站桩,无论是为了保健的高桩,还是为快出功夫的低桩,但对后背都要求是平直的,而且还要发力。
比如,虚灵顶劲和松腰坐胯,就会给脊柱施加上下对拉的拉伸之力,这训练的就是脊柱。
在中医里面,脊柱被称为督脉(在练功者那里,被称之为龙脉),它能统领我们一身的阳气。
注意,这种拉伸仅是有拔的力量,不能有拉直脊柱的结果。
在现实治疗中,有肩颈部的“牵引”理疗疗法,但因为我们的肌肉没有放松,肌肉强硬牵拉着骨骼,而直接把韧带空间拉大,会造成韧带的物理损伤。
然而,站桩中要求身体中正,脊柱向上拔,就是为了增加督脉的空间。因为骨节与骨节之间有缝隙,其连接处是椎间盘。
如果椎间盘放松而拉伸脊柱的话,椎间盘空间就会拉大,那么多个微小的拉长叠加的效果,就会使整条脊柱的空间增大。
也就是说,若每一关节处增大那么微小的一点点,所有关节累加增大的空间就很可观,可有更多空间纳气。
同时,我们所有的内脏就贴挂在脊柱上,如果脊柱空间拉开一些,那么脏腑之间空间也会随之变大,阳气就会更充足,加之脊柱本身作为统领一身阳气的首领,阳气就会贯通到浑身上下,上至头脑,下至脚底,就会感觉浑身有力。
如果经常站桩,身体向上拔的力量比较好,那么大脑的反应,思维的灵活性等都会增强,感觉不容易疲劳,这就是站桩的直接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只是有向上拔的力量和感觉,但不追求拉直的结果,即有其力,无其结果。
并且,一旦脊椎的阳气生发了,像手脚冰凉、腰怕冷,免疫力低下,等等问题都可以缓解。
因为督脉得到了锻炼,气血提升,强壮了身体阳气,练出了一身正气,亚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
所以,站桩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牵引”,且自己知道自己的耐受度,不是外力的强拉硬拽,是完全可控的一种健康安全的自身疗法。
上述简单归纳为:
拉伸脊柱——锻炼督脉——扩大纳气空间——阳气生发充足——精力旺盛——手脚暖和——腿脚有力......。
2. 站桩中的精神放松
站桩,不单单是形体的姿态,还有修心养性强身的功效。其中修心中的调神静心则更为困难和关键。
因为我们成年人都有一定社会阅历,内心有很多不易察觉的情绪,我们多少都经历过愤怒、怨恨、委屈、悲伤等等,这些都积压在我们身心。
只是有的人藏在心里,有的人挂在脸上,多少都会影响精神状态,导致内在精神不容易放松。
(1)眼神放松为首要
在精神放松中,眼神的放松当属首要。要求眼神平和柔和,而不是紧锁眉头,或者目光刚烈刚硬,等紧张态。
《黄帝内经》里有说:百病必始于喜怒、阴阳和饮食居住等,是内伤所致。所以喜怒等情志和精神会影响健康。
因为我们养的是正气,那么你若带着负面情绪去做养生,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负面情绪就是内耗我们的正气,养生就是养气,需要用放松的方法去消除。
如果放松不下来,就意味着体内的气血处于焦灼的状态,就是一种内耗,是不能养气的。
那么,怎样快速做到精神放松呢?
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不是集中在思想上,而是集中在感觉上。
虽然让一个人从心理层面,或者认知觉悟层面提高境界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身体动作上,教会他们一些调整自己心情和状态的方法,让他们不再持续地受到情绪的困扰,这样是容易做到的。
(2)精神快速放松的两个小妙招
妙招1:用呼吸调节。感受自己的呼吸,可用耳朵去听自己的呼吸。放缓速度,慢慢地呼气闭合眼睛,再慢慢地吸气睁开眼睛,让呼吸与眼帘的开闭相吻合,达到同频。一会儿就会有倦意了。不妨现在就可以一试。
妙招2:用眨眼来调节。关注自己眨眼的频率,越慢越好。呼气时慢慢合上眼睛,吸气时慢慢睁开眼睛,再重复重复。
3. 关于桩中几个细节
(1)沉肩:这是一种无形的内力,而不是外形的松垮。
肩膀后上方有一块斜方肌,与人体的另一块膈肌相关,二者是一个组合,其一松则皆松,紧则皆紧。其中的奥妙在于膈肌是影响呼吸的,我们练肺气,练腹式呼吸都是在练膈肌。
如果肩膀是架着斜上肌,就很难做腹式呼吸,还造成颈椎的紧张。所以很多抑郁焦虑的人,斜方肌是处于紧张状态,肩膀放松有利于心理的放松。
斜方肌放松之后,膈肌就会放松,因此呼吸量就变大,变顺畅,这在中医和西医都能说得通,有道理。
当呼吸量变大,一方面血液中氧气增多,大脑中阳气充足,人变得冷静清醒和放松。另一方面,腹式呼吸对腹腔加压,对其他脏腑也有柔性按摩作用,用气血濡养脏腑,从而得到放松,缓解焦虑情绪。
上述总结为,斜方肌放松——膈肌放松——呼吸量变大——腹式呼吸——按摩脏腑——大脑冷静——缓解焦虑……。
(2)舌抵上颚: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官。心之窍在舌,舌连通着心包经,所以舌头为赤色,靠心血滋养。
练习舌头的灵活性能达到强壮心血的作用。当舌抵上腭时候,胸口会有微微发热得气的感觉。
进一步地,舌抵上腭后的强大心血又和任脉相关,这样任督二脉就接通,所有的关窍就是一个整体。
当然,前提是身体中正,头部端正。这就是舌抵上腭的中医学原理。
(3)喉咙放松:喉咙就是咽喉,有“咽喉要道”之称,是肾经(还有肝经,三焦经)经过之处。足少阴肾经,根于涌泉,结于廉泉。所以,喉咙略上方处有一个廉泉穴。
那么当舌抵上腭的同时,又放松喉咙,则气血流通更顺畅,此时舌抵上腭的强心血,与放松喉咙的廉泉穴的同时打开,在喉咙区域达到心肾相交的状态,有水火既济,上下循环,相得益彰的作用。
这就是放松喉咙的重要性。
三、我的收获和行动
1. 强化了脊柱拉伸的重要性。
脊柱在功者眼中称为龙脉,且是阳气生发的首领,支撑身体的上身,它的延展决定了骨节和脏腑间的空间大小,最终影响纳气量,若它拉伸展开后,气足则不为怪。
2.强化了调心神的重要性。养生需要养神调心,放松是关键。这是真正的与世无争,心无旁骛,不被外物所牵累,不被心事所束缚,淡然处世,福祸依然。
3.了解了心肾相交的中医原理。明白了心境与肾经交会于喉部,咽喉要道实至名归。
4. 继续练好日日功,体认细节。练功不仅在于数量,还要注重质量,注重身形和内力的正确把握,才可能练有所功,事半功倍。
最后,人是肉身和心灵的结合体,各占一半,各有其妙用。
古人云:
百动不如一静,百练不如一站。
既然生活离不开烟火气,尘世中有人际烦恼,身体机能日渐衰退,那就无事就站桩、有事便调心吧。
只有强壮身体,精神轻松,学会放下,身体安舒,才是通往身心健康、增寿开慧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