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
“一起出来吃个饭吧。”
1
“最穷不过讨饭,不死总会出头。”这是我一个朋友最近在跟我念叨的。
但今天没打算洒鸡汤,只是把当时想说的下一句聊一聊。
“穷了是得讨饭,活着还得吃好的。”
这和吃的欲望无关,仅仅觉得在吃好的食物过程中,会更有人的仪式感。
现代有人类文明中值得骄傲的方式,如“建筑”、“艺术”、“科技”等,但我觉得“吃”是体现一切的演化中最纯粹的一种。
《茶之书》一书中,有段冈仓天心对日本花道的一段介绍。
"原始人将最初的花环献给他的恋人,从而脱离了兽类。就这样,他超越了粗野的本能需要,变成了一个人。当他认识到无用之物的妙用时,他便进入了艺术领域。”
人类对“吃”也是如此,原本吃是一种满足基础需要的过程,吃饱了就好了。
直到我们想吃熟的,想吃不同的动物,选更好的野果,种喜爱的蔬菜,发明不同的做法。
然后在乎味道的变化,更精妙的调味,寻找更好的食材,注重饮食的营养。
我们仅仅在对“吃”不断挑剔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无法过将就的生活。
曾经所谓的昏君埃拉加巴鲁斯在自己的宴会上洒下了如雨般飘下的玫瑰,淹没了整个会场,厚重的玫瑰压迫到人们窒息而亡。
这成了人们口中的骄奢淫逸,也成了塔德玛的《埃拉加巴鲁斯的玫瑰》。
在心中的浪漫主义面前,理性是没有用的。
2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导演程耳在一次访谈中说道:
“欲望无休无止,我们要注意吃相。”
“吃相”这个词余味十足,他原意是想说,越是成就与名声提升之后,越是不能在虚荣与金钱中迷失自我。
随着地位与大量金钱涌入原本平淡的生活,我们对实现理想与欲望的方式越来越简单,而在这个时候“吃相”一词就是点穿一切的关键。
是用手搅进精美菜碟,舔舐其手上的汤汁。
还是著着木筷,高山流水间的一碗清粥。
吃更名贵食材的人代表更值得尊敬吗?
“吃”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吃相”,餐桌礼仪像人间的悟道。
“吃相”即“品相”,我们得尊重“同桌”的人。
3
这一节本来想讲《旅行的艺术》这本书中,提到法国剧作家詹弗所讲的一句:
“一个人每天早晨得吞食一只癞蛤蟆,才能保证日间不会遇到更恶心的事。”
而想象手握着蛤蟆,指腹传来蛤蟆皮肤上颗粒般的触感,粘液与舌头的湿润触感经过手掌。你忍受着这一切,看着蛤蟆宽阔的嘴和转动幅度诡异的眼睛,直接将它塞入口中。然后等它进入食道后,四肢终于伸展,拼命在肠道与胃中爬行翻滚的样子。
确实足够恶心到让人感到不适。
写到这一段之后,这篇公众号我大约有6个小时没有再能往下写一个字。
虽然正好证明了,从日间到夜晚,我确实没有想到过比这更恶心的事,但是正常食物的诱惑却都减少了太多。
记得《入殓师》中有一幕,老板用炭火烤着河豚卵,让一旁的男主角过去尝一尝味道如何。
男主吃完后表示非常好吃,老板轻笑着说:“是啊,真的很好吃,罪过啊,需要依靠吃其他生物活下去,而且还觉得如此美味。”
但想想无论是吞食一只蛤蟆,还是美味的烤河豚卵,行径是一样的,味道却差很多。
其中隔着的,是唯美主义的心理体会吗?是浪漫主义的牵挂吗?是悲观主义影响的人生吗?
都是胡说八道,隔着的明明是料理手法的区别。
4
听过一段话“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想找个能一起吃饭的人。”
大致意思是,一起吃饭时会觉得开心的人,会让人觉得聊得来。
突然想起很多顿不同的饭,浮现出的第一顿,却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朋友。
她是一名设计师,24岁,因为公司的集团旗下有好几家餐厅,有很大量的拍摄需求,因工作结识,加了微信。
后来约了时间出来谈拍摄的事,正好她又有很想吃的餐厅,就约在一家静安寺附近的日料店。
两个人点了近八百块的刺身,一边吃一边讲工作的事情,直至吃完出门,发现根本就没有吃饱。
后来又去吃了一家附近也小有名气的牛排饭,那家牛排饭的店没有日料店中,园林式的布置和脚下玻璃中流淌的泉水,只是昏暗的环境下食客们的谈话声让人觉得这个地方很有生活气息。
我们坐下来后开始吐槽之前吃的那家店好贵,吃的非常心疼却又没吃饱,细数可以去吃的其他食物,还聊了许多其他的话题。
好像愿意能坐下来吃饭的人,总是能够聊得来的。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天晚上看到她情绪很不好,发了一些很极端的内容,就去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她告诉我,她得了癌症的男朋友去世了,但此刻的她并不需要安慰,是她与她男朋友在分手之后,知道了这件事。
考虑到她男朋友需要的照顾与情绪,又一直陪了他一年多,期间遇到心动的男生也没有敢接触,稍有走近也总被朋友们指指点点,道德压力压的她喘不过气来,这一刻却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后来我们再没有联系过,彼此也知之甚少,我也没有去查她是否还在我的通讯录中,只记得朋友圈再没见过她发的消息。
可能只是那天又去吃了一碗牛排饭,有了一种与人熟识的错觉,人们才觉得吃过饭的人会是朋友吧。
5
记得《Lens杂志》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分手饭”的事情,有时因为异地恋的终结,有时因为感情的慢慢转淡,有时仅仅只是想再见一面。
人们会怕道别不够正式,留下遗憾,所以会想最后再一起吃一顿饭吧。
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最后一顿饭是很难忘记的。
毕业的散场宴席也好,离职前的告别会也好,用于道别的“分手饭”也好,向一个时期的观众谢幕,本就是件郑重的事情,还是好好记着吧。
最怕的是不止场景历历在目,万一连味道都还记得,想起哭着吃完的一顿饭,想起一句“江湖再见”。
过去吃完的食物,份量是很重的,我们还会吃新的东西,不同的东西。
如果开始怀念每次尝完后的味道,生命厚度出现了,脂肪厚度出现了,总有一样让人觉得越来越沉重起来。
到那个时候,食物对人们来说,仅仅是满足味觉和胃吗。
人怎么会对吃到的食物那么记忆深刻,万一以后都忘不掉了呢?
“那就把所有的故事记着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