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春饼,应是薄薄摊两层饼,中间卷土豆丝胡萝卜豆芽菜等蔬菜的,有点像KFC里卖的老北京鸡肉卷。在我家最受欢迎的,自然是母亲出品的薄皮大馅饼:是馅饼,并且要又薄又脆,还不会像烧饼那样一边吃一边掉渣渣。
说干就干,菠菜再洗一遍,排列整齐,切去杆子,留下叶子,然后再切碎一点,加一点水入果蔬机,打20秒。
我本来是打算过滤出菠菜汁使用的,过滤完一看剩下的菠菜蓉,还是挺细腻的嘛,遂改变主意,直接把这个蓉用来和面了,菜汁留着备用。
说到和面,中式点心和西式点心最大的不同,在于厨房里没有那么多的量器容器,也没有那么多的原材料品种,连用量,也不需要那么精确,电视上厨师炒个菜,问及调料,只会说适量,后来考虑到受众的理解能力,改为分别几勺几勺,总算是有了个概念。和面之事,也没有精准的配方,一般可参考面粉(普通中筋粉):水(或其他液体)5:3的比例,根据不同的面粉,不同的液体,视情况调整。喜欢松脆口感,就温水和面,喜欢松软口感,还可以加一点酵母,面皮会蓬松暄软。
不管怎样和面,有两点是精髓,一是面团要软,怎么衡量呢,捏捏自己的耳垂比对一下;二是要足够饧面,使之保持良好的延展性。这两点做到了,才能不破皮不露馅,煎出一块薄如蝉翼的大饼来。
饧面的时候,馅料可以备起来,根据各自喜好,荤素皆宜,同样两个要点:一是要细,有个头大的提前剁剁碎;二是要干,含水量大了,饼皮易破,卖相不好。如果是青菜做馅,焯水后的青菜剁碎了,还要使劲挤去多余的菜汁,方可搭配调味。
我的母亲,就是熟稔掌握以上诀窍的掌勺大师傅,并且对付韭菜这种出水率超高超快的蔬菜,她也有绝招,那就是隔夜洗净韭菜,摊开晾一晚,翌日清晨,韭菜表面的水分已经自然晾干,这时上砧板切碎,装到碗里待用,此刻还不能放盐。包馅的时候,一勺韭菜再捻一撮细盐,迅速收口摊薄,等盐渍的韭菜出水,饼早已下锅。
馅备好,面也饧好,即可开工。案板上薄撒一层面,面团揪出来再揉几下,至表面基本光滑(要求不高,基本就可),然后根据平底锅尺寸平均分小剂子。如果一定要描绘大小,以50克左右为宜吧,然后包包子一样,把馅包进去。请量力而行,开始不要过于追求皮薄馅多,因为馅一多,真的会破皮滴。
包子包好,收口捏紧,在案板上轻轻压平,接下来,就是考验技术的时刻了。
初学者,建议继续轻压,均匀施力,或者借助迷你版擀面杖,按照米字形方位小心地把面皮往外围推开,不断扩大包子的底面积,缩小厚度,使之最终变成一块饼。
平底不粘锅坐上煤气灶,开中小火,什么程度呢,就是从最小的只有中间一朵,慢慢调大,火苗恰恰能够从一朵蔓延到一片,好了,就取这个临界值。然后稍微刷一层油,没有刷子,就倒一点,提锅转动一圈,差不多能画一圈就可以,擀好的饼皮,提起它的边,小心地铺锅里去。
如果觉得饼的形状还不够完美,这时还有最后的机会可以修正,动作要快,姿势要帅——不然,要么饼熟了彻底定型,要么你被锅底烫了。
我家大师傅是怎么操作的呢?我没有给她小擀面杖时,她全靠厚实的大手掌,先把包子压成半个锅底面积大的饼,然后丢锅里,手握拳头,沿着饼边,再细密地压上一圈,使饼皮尽可能地伸展开去,这个动作,须力度、角度和速度巧妙地结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撑不大,就是撑破皮。
母亲说,这不算什么,她姐姐更厉害,包好的饼剂子,是用两个手掌,双手合十,然后一边轻拍,一边转动,一气呵成,不破不掉,听得我目怔口呆,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大约两分钟,朝上的饼面颜色从白转深,隐隐透出馅来,底下那面基本好了,用筷子夹住,小心翻个面,再淋一次油,等两分钟,待两面微微泛出金黄色,饼香扑鼻而来,就代表熟了,可以颠几下锅子,或者用木铲子轻拍几下,饼皮会更加松脆。
每次母亲做饼,全家在灶边侯着,出来一块,就吃一块,真正的新鲜出炉立等立取,吃都来不及,哪顾得上拍照,这次也不例外,除了出锅前拍的视频,出锅后,就没影了。
找到几张以前的照片,梅干菜馅的,供大家观摩,薄皮大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