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老师微课第(86)篇
共计1064字数累计126001字数
今天,一起送别袁老!
今天,一起送别袁老!
今天,一起送别袁老!
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今日10点举行;外媒集体为袁隆平刷屏
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来自各地的民众前往殡仪馆送别袁隆平院士最后一程。图为送别仪式现场。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美联社、日本经济新闻等均报道了此消息。
昨日,长沙小雨,民众自发送别袁隆平。鲜花汇成了海洋,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书信上,已分不清是雨滴还是泪滴,“听着您故事的孩童长大了,我们会顶起国家的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医食无忧’”……袁爷爷,您放心!
袁老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还有他未竟的梦想……“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你”“以后,我们帮您把种子撒向更远方”……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将于今天举行。送别袁老,先生千古!
80岁的许愿
10年前,袁隆平院士80大寿时说,“到我90岁的时候,我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
时光飞逝,去年5月,专家对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盖膜直播试验示范田的“超优千号”水稻进行测产验收,喜人发现,亩产高达1065.3公斤,让袁院士的生日愿望提早实现。
90岁的许愿
今年,主持人问起袁隆平院士的心愿,他闭着眼悄悄许下心愿,没有说话。也许就是这个吧:
禾下乘凉梦
这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一个理想追求。“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的中国梦,梦想到禾下乘凉,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据说这个梦是“袁隆平梦见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袁隆平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我一直有一个‘禾下乘凉梦’,可这个梦实现起来不容易啊 。”望着远处的稻田,袁隆平若有所思,“要让人能乘凉,稻子就必须长到比人还高。如果按照亩产来说,至少需要达到1500公斤以上。下一步是在第四期成功的基础上开展第五期攻关,计划是暂时先到这里,以后主要还是靠年轻人来搞,‘禾下乘凉梦’会由他们继续。”
今年袁隆平的水稻屡创佳绩,还记得去年,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这意味着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
90岁的袁隆平院士与测产现场进行了5G视频连线,他高兴地说:“非常激动,more than excited!……”“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可是他已远去!
我们来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