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南,有一座城,名榕城。
旗山北,有一条江,名闽江。
闽江北,是榕城老城区。
闽江南,是榕城南台岛(仓山区)。
南台岛有两渡口,名为上渡和下渡。
时至今日,渡口难寻踪迹,
在上渡,百姓所熟悉的便是建材市场。
在下渡,或蓦然听到泛船浦教堂的钟声。
古渡口已难寻踪迹。
遥想北宋,
福州城是一座水城
商贩泛舟于纵横交错的内河水网,
南来北往,货通四方。
白马河是福州城的主要水路交通,
白马河穿城而过,纵贯一城南北,
顺流南下,至闽江口。
那对岸是上渡渡口,顺流而下是下渡渡口。
因位于上游而称上渡,下游渡口亦称为下渡。
曾有疍民飘荡在闽江之上,
世世代代未曾上岸,
以水为地,以船为家,
一生的轨迹来往于渡口之间,
也许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五虎山脚下的闽江口
对于疍民,
天地之间未有立锥之地,
摇曳的船桨,诉说着一生的随波逐流。
渡口成了疍民最接近陆地的地方,
疍民一生摆渡诸多人上岸,
然,他们的一生却受困于船。
卑微的身份,坦荡的胸怀,
一生未见城里的繁华,
却惯看了闽江的春江秋月夜。
无论先祖那不堪的历史,
西汉初年,逃亡的闽越后裔,
元朝末年,逃亡的蒙古后裔,
元末明初,陈友谅余部后裔,
……
诸多不堪的历史都随闽江水东逝。
但疍民的渔歌却回荡在岁月中。
在那段岁月中,
以船为家,以渔为业,
浮家泛宅,摆渡他人。
在渡口中,在上渡摆渡所爱的人,
在风雨中,在下渡听教堂的钟声。
在江心岛,独钓一轮水中月,
在石桥下,春心荡漾疍家船,
宁可守着泛舟闽江的孤寂,
任凭岸上汉人冷漠的歧视。
二零零三年,
当最后一个榕城疍民在上渡尤溪洲上岸,
数百年的歧视,数百年的漂泊,
在那一刻,
在上渡烟消云散。
也许,那一刻,
疍民想到临水宫,
拜拜祖上曾祈祷数百年的妈祖像,
疍民想到泛船浦教堂,
见见庇护祖辈多年的教堂的样子。
数百年的夹缝生存,
在渡口中寻找生存得落脚点。
多重信仰,多重习俗,
向水而生,忍辱负重。
在渡口,再难寻疍民的连家船,
疍民再无黝黑的皮肤,粗厚的手茧。
在街头的繁华处,
也许与你擦肩而过的便是疍民的后代。
疍民是一个族群,
虽无光辉的历史,
但是就是这个族群,
守候了闽江数百年,
在渡口,
摆渡了一代又一代的福州人,
在水一方,有时并不是佳人,
而是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