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是男人的小媳妇,先前并不理解这句话,而如今却也成了话中人。有过一段时间,到了地点后依旧不愿下车,而是静坐车里听音乐。
不知不觉,胖胖(给车起的名字)已经陪伴我度过了两年时光,这两年里它也见证了一个男孩的成长,关于这两年的变化另篇再说,今天主要谈下养车的事情。
养车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保养,日常意义上的称呼有小保养大保养。小保养就是最为基础的换机油、机滤,有时候还包括空调滤芯、空气滤芯。不过这些价格并不会太贵,简单易学。
大保养项目就丰富许多,火花塞、变速箱油、防冻液等,还有一些清洗养护项目,最常规的节气门清洗、空调系统系统清洗、三元催化清洗。
由于车还处于比较年轻的状态,许多项目还没有做过,不过相信这些都会遇到的。现在车的维修保养真的非常方便,将车丢给4S店或者修理厂,自己在休息区玩会手机,玩累了的时候车也洗的干干净净处理完毕了。
不过还有许多项目最好自己做,原因非常简单-省钱。需要别人代劳自然掏的银子不会少,自己动手又显得特别有男人味。如果一个男人连最基本的汽车维护都不会,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有钱。没有太多钱的我,并且享受给车做些简单服务,也算做过些特别小白的事情,比如给车加些玻璃水、更换雨刮器、更换空气滤芯、安装行车落锁等。
先说下雨刮器,在4S店换原厂的要124块钱,而且只是更换雨刮胶条,质量不咋滴价格却不低。主要这玩意属于易耗品,半年更换一次。于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记得第一次更换花了半个多小时,而且还忘记将胶条封套取下,总觉得刮不干净,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犯下的这个愚蠢错误。总之,淘宝上买卡卡、逸夫之流,经常6块多还包邮,其乐无穷。
日常需要自己更换最频繁的应该是玻璃水了,这玩意使用频率如果高的话,一个月就要换一次。现在空气质量确实堪忧,有时车停一上午前挡上便布满了灰尘,新车洗了一星期就满身污垢,唉。还好玻璃水加起来超级简单,只要会打开引擎盖和找到注水孔即可。怎么往里倒水就不用教了吧?
记得第一次打开引擎盖也废了好久的力气,知道车内有个开关,先是拉开。然后还是掀不开引擎盖,翻了下说明书,原来还有个需要掰的开关呀。玻璃水是在网上买的,经常囤一些促销的,小品牌不建议买,那些还不如自己弄点雕牌加上自来水呢。
有些人说加自来水好多年了,也没见出水孔有堵塞,对于这样的事情,那些出水孔被堵的人是不会上来告诉别人自己所做的傻事。而且一时不堵不代表接下来不会出问题,我们不能拿事故未发生前的状态来推测接下来走向。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玻璃水这东西真不贵,经常9.9元两瓶包邮,一瓶管两个月一年也没几个钱。自己用过最好的就是蓝星的了,当时在苏宁促销时买了两瓶,连瓶身都是质量厚实触感佳,完全不是苏果里面9.9元两瓶能够媲美的。
记得前年冬天南京大雪,早上出门的时候车已经被覆盖牢牢一层,不过还没达到将车上雪清扫半天才发现是别人家车的地步。自己也在那边铲了半天,后来想把前挡玻璃刮干净些,拨了半天也没有玻璃水出来,那时还以为是用完了呢,直到过两天又重新有水了才明白过来,当时是冻住了。所以后来一旦入冬便选些耐冻的玻璃水。
现在觉得买那种大瓶的还是有点贵了,换成了浓缩的雨刮精,就是那种挤出5ml便能够兑一大瓶自来水的玩意,而且效果差不多。自我感觉做事情就是越来越精。有些人会说你在乎这一点小钱,几块几块的省一年也还不够一顿饭钱。不过这是人的消费价值观,在许多事情上都会有所体现吧,能够寻找到替代品而且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成就感占据更多的因素。
这也是自己为什么非要拒绝纯自来水和后来使用浓缩雨刮的理由吧。
接下来保养最常见的就是机油和机滤了。日系车多数要求5000公里一保,而自己跑的比较多和勤,平时上下班距离就比较远,周末再出去浪一下,偶尔回个老家来回800多公里,每年大概能跑2万公里附近。这就带来问题了,4S店规定保养周期是5000公里或者6个月,以哪个先到为准。而新车的质保期是3年或者10万公里,在质保期内出现一些故障可以享受免费维修服务,前提是在它那边保养或者符合相关规定店里。如果在外面保养的话出了故障去找他们,扯皮是不会少的,所以许多人担心这个问题便会按照要求前往4S店定期保养。
可是我如果真的执行5000公里一去的话,一年就是4次了。关键保养不便宜啊,如果没有优惠券半合成机油(以下简称小绿桶)257,汽油添加剂140,机滤41,工时120,算起来都558块钱。有人会问怎么还有汽油添加剂啊,这玩意还是必须要加的,因为本田这款地球梦发动机又称积碳梦,配套使用的玩意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至少在我看来不比毒药(这个后面再说)差。
刚开始的我由于是个雏,便非常老实而且认认真真的按照5000公里的保养周期去4S店,记得第一次保养是免费的,仪表板显示要及时更换机油后一直便将这事挂念起来,后来才知道系统会大概提前700公里便提醒你了,按下信息消除键便能够取消。
保养次数多了对于保养事情便没那么重视,有些随意起来。既然5000公里需要保养那我跑个7000公里看看行不行,跑了8000公里感觉机油还是不错嘛。但是再多连自己都怕,因为半合成机油对于发动机的保护相较全合成还是差了不少意思,生怕金属碎片过多损伤发动机或者过于稀释无法达到保护发动机作用,发动机可是昂贵的东西,修起来太贵了。对于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来说,发动机就是全部身家性命。因此半合成机油最多跑过7000公里,后来便心里萌生全合成能够多些里程吧,就去4S店换了嘉实多。
没想到这机油的实际使用感受和小绿桶并没有什么差别,刚跑了5000多就将它换掉了,因为感觉衰减严重,看来东本自家产的机油质量还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后来就再也没有换过嘉实多,贵了200多块钱不说,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这也导致后来自己在选机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拥有一件值得自己依赖的机油,是车子的小确幸。
通常使用机油标号都是0W-20,比较省油但是提速时发动机噪声大而且没劲。不过没办法,佛系车主一直用的都是这个标号。当时看了不少关于介绍机油的文章,其实写的再多也没有什么意思,哪款车用什么机油最重要的参考是说明书,上面会有推荐机油标号区间,尽量不要觉得自己特殊给爱车多一些照顾,从而选择价格更贵的机油。
直到现在自己也就用过三种机油,一是小绿桶二是嘉实多三是引能仕,引能仕是自己在外面保养用的,原产为日石和东本4S店里的小绿桶货出同门。用起来效果也还不错,跑了7000公里时就换了,当时感觉还可以继续用,发动机声音和提速表现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不过去换的时候也能够看到明显的铁屑了,真不知道是件怎样的事情。
接下来还有近一年的质保期,如果过了质保期小绿桶肯定是不会再用了,引能仕也并没有响亮的名声,还在考察范围内,朋友推荐过安索,说静音效果特别好。我心想400块钱买一桶只能跑7000公里的静音机油,脑子坏了吧,毕竟就本田这隔音效果来说,静不静音有什么区别?有时候噪声大的让自己有一种底盘掉了的错觉,这就是所谓的还原驾驶路面真实体验吧。发动机声音与其他噪音相比算个屁。
国内最知名两大机油品牌,一是壳牌二是美孚,壳牌机油好像对于日系车并不太友好,比如多数机油标号都是5W-30,5W-40。美孚到是蛮让我动心的,毕竟宣称金装美孚成功挑战18000公里。而且还有句话,一入美孚,终生美孚,不过这些都需要自己去体验,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具体等过了质保期再说吧。
至于嘉实多、道达尔基本上不会考虑了吧。后来自己在网上看机油的时候,突然发现国外机油特别的便宜,比如美孚EP,国外一桶(1QT,大概1L左右)经常能够做到45块钱,而国内金美孚都是三四百(4L)。不太明白这个原理,查了不少资料也没见网友能够扒出来其中的道理,只能用一句水美来代替所有。
难道真的是国内生产价格就上来了吗?自己是小白,也管不了这么多吧,今后可能还会试一下各个款式,直到找到让车子舒服自己满意的。
机滤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买大品牌的没什么问题,机油想用的久一些,机滤做为配套也不能落下。
至于空气滤芯、空调滤芯,如果想省钱的话还是网上买配件回来自行更换吧,对于普通车来说也能够省上两三百了。前几天自己生平第一次给爱车更换空气滤芯,非常简单。下次试一下空调滤芯,还是那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接下来想谈一下关于怠速时发动机抖动问题了,许多车友都反应过这个问题,停车等红绿灯如果挂D档的话车辆会抖动,属于会让车主害臊那种,剧烈到以为车被猪拱了。
关于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不要挂D档,挂空档的话就没那么抖了。二是使用一些燃油添加剂,个个号称能够让你的油路焕然一新,车子新生。三是清洗油路、节气门。
多数车主无法选择忽视这个问题,对于相对而言比较新的车,车主也是年轻小杆子群体,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毛病?于是有人去洗节气门,也有人买燃油添加剂,毕竟加油站的燃油宝卖的都非常好,真是检测智商税的玩意,自己也被检测过而且不愿意承认。
记得车开10000公里时觉得从N档挂到D档时,车子会明显动一下,挂档声音也不小。当时以为属于正常操作,直到开了单位那辆10万多公里的车,居然都没我车动静大,当时自己简直要疯掉了。于是买了瓶DDR毒药试一下效果,果不其然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车子出现的状况并非积碳造成的。
后来当车子怠速抖动时没有再买DDR毒药,因为价格比较贵。看别人推荐先试一下雪佛龙特劲,毕竟这个厂家还是蛮牛X的,现在已经用了一瓶,没有感觉到效果,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加进去的,真会怀疑是否被人黑掉了一瓶。
怎么说呢,效果真的没有见到,钱却花了不少。想想也释然,如果一瓶就能够达到宣传效果的话,那修理厂还开着干吗,用啥油路清洗、三元催化呀,一瓶搞定一切的广告真的和贴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差不多。
目前接触到的保养就是这些,非常的低浅,接下来会遇到很多吧,毕竟亲生孩子自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