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3年至754年(唐天宝十二到十三年),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夕,李白两次来到宣州,登上谢朓楼,把酒临风,怀念心中的偶像。
李白是四川人(历史上尚有争议),但李白死在安徽,葬在当涂县青山南麓。而这座青山,谢朓在宣城任太守时,曾筑室于此。“宅近青山同谢朓”,这个地方对于李白来说,大概是最好的归宿。
谢朓是李白的偶像。后人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谢宣城”指的就是谢朓,因为他曾做过宣城太守。
李白的诗中常常提到谢脁,看见山会想起他,看见月色会想起他,登楼的时候会想起他,就连别人送他件衣服,李白也会想到谢朓。
李白写过一首诗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的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你一定听过其中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诗里还有两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指的就是谢朓。从这首诗,你就能看出李白对谢脁的崇敬之情。
李白一面渴望出仕,一面向往游侠;一面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惆怅,一面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谢朓(464—499)是南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于名门贵族。
其高祖父谢据,是著名宰相谢安的兄长。谢朓的祖父和父亲也是晋宋之际的贵族,很受刘宋王朝的信赖器重,他的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长城公主,他的家世如此显赫贵重,是诗人中不多见的。
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齐武帝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雅好诗章,器重文士,当时的有名文人王融、谢朓、任肪、沈约、陆倕、范云、萧琛、萧衍等皆云集于竟陵王周围,这就是所谓的“竟陵八友”。这八友当中,尤以谢朓与沈约的诗为人称道,沈约曾评论谢朓诗为“二百年来无此诗也”。
李白比谢朓要晚二百多年,李白出身富贵家庭,自幼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天才英丽,郡守知名。据当涂县令李阳冰所作“草堂集序”称李白诗为“其言多为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
谢朓有三十六岁冤死狱中的苦楚,也有梁武帝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的风光。
李白在四十二岁时,方被唐玄宗赏识,使供俸翰林学士,专掌秘命。不过,好景不长,李白在朝廷为官不到三年,就遭同僚的诽谤而还乡。
公元756年,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僚,从此,卷入了一场浩大的政治斗争当中,最终成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两位诗人同为出生名门贵族,同为天才英丽,也同为重臣诽谤而遭贬,他们俩的一生何等相象。
谢朓遭贬为宣城太守,政治上虽不建树,但他却寄情于山水之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作:
《游敬亭山诗》: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怀故人》:
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
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
我行未千里,山川已间之。
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兹。
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
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
《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李白是天才,他刚一登上诗歌的舞台,就是一个巨人。他二十几岁写的诗,就已经大量选入唐诗选,成为必背篇目。比如那首“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是他十几岁隐居时听和尚弹琴写的。这就是典型的李白,潇洒而流畅。
李白的诗能自然流露出磅礴的力量,一泻千里,速度很快、动能也很大,会产生一种把读者卷进去的感觉。
李白的诗思冠绝古今,“诗仙”的称号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
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
王城皆荡覆,世路成奔峭。
四海望长安,颦眉寡西笑。
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
连兵似雪山,破敌谁能料?
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
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
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杨花满州城,置酒同临眺。
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
雪尽天地明,风开湖山貌。
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赤霞动金光,日足森海峤。
独散万古意,闲垂一溪钓。
猿近天上啼,人移月边棹。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
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谢眺有一首流传后世的经典《玉阶怨》,李白作为他的忠实粉丝,读后赞叹不已,同时也想写一首来跟偶像一较高下,也算是致敬一番。
那么李白的作品究竟有没有后来居上,他们俩的《玉阶怨》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 玉 阶 怨 》:
南北朝 · 谢 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 玉 阶 怨 》:
唐 ·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两首诗简洁明了,内容也很好理解。两首诗都是传世经典,究竟谁的更胜一筹,这怕是见仁见智难有定论。
谢朓的诗,后世有人评价他是“唐调之始”,后来唐诗很多都受到他的影响,其中风格最像谢朓的,还要数李白,这两人的风格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李白生命的最后十年时间大多居住宣城,留下的诗文计有80余首(篇),尤其是《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等为千古绝唱,敬亭山因其诗而名扬天下。
明代雷州推官高维岳《敬亭山记》认为,敬亭山之所以天下闻名,正是因为:“玄晖(谢朓)发其藻,太白(李白)扬其辉,云蒸霞蔚之色,珠蜚玉贯之文,渐振振矣。”(嘉庆《宁国府志》卷二十三《艺文志》)。
“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一生恃才傲物的李白,唯独对南齐山水诗人谢朓推崇备至。谢朓曾经在宣城做过太守,李白便追寻着谢朓的脚步踏上了宣城的土地,寻访谢朓遗迹。
宣城有“谢朓楼”,楼取人名。李白曾多次登楼揽胜,吟《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以怀念谢朓: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他的另一篇名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产生于此。从此谢朓楼知名天下,成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敬亭山,满目清翠,云漫雾绕,泉水淙淙,林壑幽深,是李白经常流连的地方。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正是因为有了谢朓和李白留下的诗篇,有了充满传说故事的敬亭山和谢朓楼,宣城的文化底蕴才更加的深厚,宣城的文风诗韵才能够一代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