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重述原文
我相信正在读这本书的朋友们,你们从识字开始到现在成年,一定读过了很多书,但是对于那些书中的内容,你们又能记住多少呢?
当别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时,你也许能说出一两本书的名字来,但是你能说出书中到底讲了什么内容?看完后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帮助?你最喜欢书中的哪部分?你说它很好,到底好在哪里?看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哑然了?
我自问也读了不少书,可是要让我回答上面的问题,却一个也答不上来,现在才发现,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记忆力是有限的,那些有超强记忆力的人毕竟是少数。我的记忆力就不太好,除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印象比较深刻,像那些人名、地名、读过的文章和书籍,经常是读完就忘了。
我每次读书,总是读到后面就完全不记得前面讲了些什么内容,书本刚合上,脑袋就一片空白,读完后更是没有什么启发和感受,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感觉都没用上,如果像这样读书,那读再多的书,不也是跟没读书一样吗?
对于这种状态,我也很烦恼,不知所措,经常感到迷茫。有时候会经常自我安慰,心想“书中的内容虽然没有全部记住,但是有些精髓,我还是理解了的,相信对我以后还是有帮助的。”
相信很多人跟我都有一样的想法,觉得不需要把书中100%的内容都记住,只要记得1%-2%就好了,至于剩下的99%,反正已经读了一遍,脑子里一定有印象,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想起来了。然后当我们真正遇到的时候,却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我好像在哪本书里看到过”,“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这件事”。
人都是很健忘的,我经常刚刚想到去拿什么东西,等走到那里,一下懵住了:“我说拿什么东西来着?”要仔细回想很久才想起来,就连这种短时间发生的事,都容易忘记,又凭什么相信,自己读完书,就已经理解其中的精髓并记住了呢?
况且,我们花钱买一本书回来,难道只是为了记住那1%-2%就可以了吗?那未免也太没有效率了,太浪费了吧,我们当然是希望能记住100%或99%的内容,至少记住10%-30%也好啊。
后来读书的时候,我就会经常跟自己说:“所谓的理解精髓就好,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愿望罢了,那是给自己找借口而已。”而且,长期读书的人,即使很认真地读了某本书,也会因为继续读更多的书,而忘了前面读过的书,甚至连1%-2%都没有记住。
如果都像这样读书,其实就跟没读过书一样,只是注重形式,用眼睛看一遍就可以了,而没有质量,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并没有把那些知识点记住,变成自己的东西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读再多的书也没用,还是跟一张白纸一样。不要误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书,就觉得自己学识渊博了。
A1-联系经验
记得上次,我们几个宝妈聚会,大家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找到教育孩子更好的方法,大家决定每个人都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心得,不管是曾经用过的还是从书上看到的,都可以分享出来,最后再做总结,看谁的方法更好。
每个宝妈都很用心,为了教育好孩子,也是花了不少心思,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方法,看书、听讲座、有的甚至上过培训班,在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成功也有失败的。
我也开始努力回想自己有哪些育儿知识,可以拿出来分享,可是头脑里一片空白,自问平时也看了不少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可到关键时候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对于那些书中讲到的一些教育方法,根本没记住也没有去实践,才发现那些书都白读了,一点用也没有。
最后只好简单说了一下自己平时用到的方法,跟其他宝妈比起来,真是感到惭愧,难怪在教育孩子方面,收效甚微,还一直纳闷,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是没有多大成效,现在总算知道原因了。
A2-规划运用
通过这次聚会,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以前读的书都是假书,只是用眼睛看了一遍,并没有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没有吸收到精髓,更没有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导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没有质量的读书方法,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明确读书目标,有目的地读书
首先在选择读书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读书。
二、读书不在乎数量,而应该注重质量
以后读书要改变观念,并不是说读得多就代表自己学得多,而是要看从书中真正吸收了多少知识,并学以致用,先保证质量再追求数量。
三、好的书至少读三遍以上
以前读书总是读完一遍,就扔一边了,然后把它遗忘在角落里,决不会再读第二遍。现在发现,特别是致用类的书籍,对自己有帮助的书,一定要多读几遍,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写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直都相信这句话,只是自己太懒了,所以读书从来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最多也只是对书中写得好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就完事了。以后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把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和自己的见解,都记下来。
五、要懂得学以致用
通过读书和写笔记,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并巧妙地运用到工作、生活中。
附:拆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第一讲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