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墨/文
看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感慨颇多!他在书中写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不是玩具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生活。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
为什么连梦想都不平衡了,因为读书这件单纯的事,也开始变得不单纯了。教育资源也出现不公平的端倪,有钱人家的孩子能上最贵的私立学校,能对接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穷人家的孩子,父母省吃俭用,也补不起课。国家教育部门都在说减负,大家说得时候三观都很正,但这只是表面工作。孩子每天还是有做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虽然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都免了,但家长们还是苦不堪言:为了上好的公立学校,一定要提前买学区房,一年的补课费赶上好几年的学杂费,但孩子的成绩还是鲜有起色。有些家长孤注一掷,倾其所有,读个贵族学校,但到头来真正能三观很正地考上理想的大学少之又少。在差距如此之大的环境里可以心无旁骛地好好学习的恐怕不多,心里不出问题已是万幸了.......
我们一直在强调: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生,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等......但事实上呢?事实上寒门再难出贵子,社会的不公平从教育开始,着实令人寒心。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感挺强的三线城市,我的父母以及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们的观念里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怀,他们始终相信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从小到大,我妈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但是好可惜,我没有好好听妈妈的话,我用我所谓的尽力而为,浑浑噩噩地挥霍了我最美的青春岁月。现在想来,不无遗憾,所以从今往后,我努力地做每一件事,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是要让自己往后余生不再后悔。我想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你本可以,但你却没有这么做......
我今年32岁,儿子6岁,大班,明年面临幼升小,未雨绸缪,两年前我们买了学区房,至今还还着暗无天日的房贷,掐指一算,还贷的日子还有十三年有余;所以我为什么不敢辞职,不敢生二胎,不敢买买买,都是有原因的。但我依然想尽我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今天因工作缘由有幸见到当地非常有名的私立学校的校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让我一直以来的择校标准心生动摇!
在今天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让孩子读私立学校,第一是因为他的学费非常昂贵,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的;第二我不觉得他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不过是所创办了不到20年的民营学校,都是些虚头巴脑的事;第三,据说这个学校很多都是这个城市精英老板的孩子,我一介草民,着实怕孩子产生自卑感,原本这么开朗活泼的孩子,不能因为学习而让他有这种莫名的压力......
今天听完校长一席话,我的固有观念轰然倒塌,这是一个很务实的校长。他说在他的学校里,老师是第一位的,把老师放在第一位,老师们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要让这个学校里的所有老师在这个三线城市成为最体面、最让人尊敬的群体之一;至少要让他们每人拥有两套房;工资在教师这个领域是要最高的;老师们的孩子都要读最好的学校......多么务实的校长,如此对待老师,老师们怎会不尽心尽力带学生呢,这是其一。其二他说今天的孩子是喝着可乐吃着肯德基玩着手机IPAD长大的,跟我们的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再用固有的方式教育他们,教育一定要改革创新,一定要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创办二十年,成为这个城市最顶尖的学校,无数的莘莘学子被送往清华北大,甚至哈佛牛津麻省理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即使孤注一掷,我想你也会愿意把孩子送往那里的,因为那里有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公不公平就其次了,毕竟用钱可以买到!孩子,如果你能考上,妈妈砸锅卖铁送你去,至于能不能成为佼佼者,那就看你的造化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而我希望尽我所能为你减少这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