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部电视剧《大江大河》,知道有多少人是奔着王凯,杨烁这些流量明星去看的。我不追星,但是相信这部剧一定会成就他俩从流量明星到真正演员的蜕变。
《大江大河》三个男主角三条故事主线象编辫子一样,既有线索内部的条理,又相互交叉,结构非常清晰。
《大江大河》涉及到的题材非常广泛,单独拿出来任何一个都可以展开成为一个弘大的叙事。
值得表扬的是到目前为止,线索不乱主次分明,有的事件虚化成一个背影点到为止,有的是一个镜头,有的只是对话当中的只言片语就算揭过去了,可以说砍得非常利落。
举个例子:当时利改税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讨论话题。很多国营企业利润不少,又不愿意给国家多交税,所以在办法出台之前慌忙的把这些利润用不同的方式分配到职工的手里,比如福利分房。所以就有了小雷家跟电线厂的三角债冲突,在三角债冲突当中,刻画了人物群像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雷东宝故事线的重大事件——宋运萍之死。
利改税这么大的一个社会改革措施,在《大江大河》中没有被安排进王凯饰演的宋运辉的工厂故事线中,而是在市长和电线厂长的对话中用两句话就交代了。
这个处理方法特别值得写作的人借鉴——那就是举重若轻,在设计故事线的时候区分清楚主次,如果事件没有在主线当中,不管意义多么重大,要舍得往下砍,实在砍不掉就安排在次要冲突中用次要的方式呈现。
如果还是舍不得这个事件,那就另外写一个故事,重新开篇好了,不用一篇文章涵盖全部。
《大江大河》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雷东宝因为获得计划外资源被差点被定罪为投机倒把的时候,突然被放出来,背后的原因是一秒钟的镜头——一个关于干部退休的红头文件。
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好,一秒钟说明问题,既不轻看观众的智商,又不破坏主线的节奏。
我既没写过小说,也没写过故事,可是看简书别人写的故事和小说的时候,会有意识替人家总结得失——吃货不一定是厨子,但是能够吃出来饭菜的滋味。
很多作者在表达能力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非常优秀,但是一旦涉及时间跨度很长,内容很多的情况,就模糊了线索,直接按照时间线做成了流水。
《大江大河》不光内容好看,手法更是值得借鉴。
昨天写了一篇很短的跟代尔夫特蓝有关的千字短文,回头看,跟自己原来设想的内容相差太大了。
原来还打算把这个盘子的来源,用途详细叙述,并且跟同时期的中国青花瓷作比较,最后这些内容都砍掉了。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信息是这是荷兰曾经模仿中国青花瓷的一个痕迹,这就够了。
总结看电视的心得,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