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校扼杀创造力,我们的父母应该保护创造力
在TED最受欢迎的演讲《学校教育是怎扼杀创造力》中,英国华威大学教育学教授Ken Robinson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被学校认为有多动症的问题女孩,被妈妈带去做心理咨询,她完全坐不住。当心理咨询师离开咨询室的时候,放了一段音乐,却发现孩子跟着音乐自然起舞。咨询师告诉妈妈,你的孩子不是病人,她只是一个舞蹈家。这个孩子后来被了送到了舞蹈学校,并且成为了一名世界闻名的舞蹈家。
Ken说,我们的学校教育体制是有问题的,这个体制的设计者是大学教授,它培养的也是大学教授,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不 能成为大学教授的孩子会被认定不成功,甚至是问题孩子。他说,不仅仅这个女孩是天才,所有的孩子都有天分,只不过我们没有提供让这些天分被发掘和发展的机会。
既然如此,孩子的天赋才干发掘者这个重要的角色,如果不是最爱的他们的父母,难道还会有谁?
但经常会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我家娃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学个钢琴学了几个月不学了,学乐高也学不下去,我就算再努力支持他发展兴趣,也没有办法啊!”
还会有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虽然听话,好像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知道怎样引导他,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才干啊。”
做父母的,怎么去发觉孩子的兴趣点,并能最后引导孩子形成他独特的才干呢?
02 兴趣可以不止一个
兴趣和才干只能有一个吗?如果孩子有多种不同的兴趣可以同时发展吗?首先我们要知道,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多面向发展人才,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同时获得成就:
- 亚里士多德,希腊逻辑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修辞学家
- 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带领英国赢得世界大战,数篇世界著名演说,同时也是画家,他的水彩画作如今仍被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等收藏,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苏东坡,不仅是古今闻名的大诗人,也是政治家和书法家,并且还创造了东坡肉这样的美食。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跨界并且能在多个领域都获得成功的人非常多,因此也说明了,人的兴趣并非一定要聚焦,而是可以同时发展。你可以像苏东坡一样,有多种兴趣同时发展,不必强迫自己只选其一,也可以像莫扎特一样,从小立志,专心致志发展自己的一种才干。
03 找出你最适合的兴趣组合
如果你去咨询一名生涯顾问,让他帮你甄别你的潜在才干,那么”庆生会的助词”会是你需要做的事情。想象你已经80岁了,你的四位朋友会让为你庆祝生日并发表祝词,他们会怎么评价你呢?
- 你的一位家人
- 你的一位朋友
- 你的一位同事
- 你的社群同侪
通过他们对你的评价,可以得出你比较向往的才干,并且通过排序,找出你最在意的才干组合。接下来,就是去发展这些才干,并定位跟这些才干相关的职业。
04 从兴趣到才干优势
在《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里,作者提出通过SIGN来识别个人优势。而我们的父母,也可以通过SIGN模型来帮助孩子识别孩子未来潜在的职业优势。
S表示Sucess, 成功,即孩子在做这件事情是否经常能成功,并且获得成就感。
I代表Instinct, 直觉。即孩子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就知道自己会被吸引。
G代表Growth, 即成长, 孩子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觉很轻松,并且很享受。作者认为,支撑一个人的优势的生物学基础是一些突触连接的厚的分支,在突触连接最多的地方,它的生长速度也就快,在这个物质区域,孩子学的最快也最能想出好的办法。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的概念,即个人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会能够容易体会到快乐并且专注。
N代表need, 需求。在完成这件事情后,孩子会感到成就感,心理上不觉得疲惫,并且希望能重复做这件事情。
通过SIGN模型观察孩子,并且跟孩子沟通他们最符合SIGN的优势才干组合,然后帮助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