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读《我们内心的冲突》
阅读第六、七、八章,主要解析患者解决内心的冲突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分别记述理想化意向,外化作用,假和谐的辅助手段的具体做法,以及它们造成的影响。
摘抄:
两种对付冲突的办法:一种是压制人格中的某些方面而突出它们的对立面;另一种是在自己与特任之间保持距离以便使冲突不能发生作用。
真正的理想把人引向谦虚,理想化意向则把人引向高傲。
理想化行为对真实人格的在加工总还停留在自我的疆域之内,而外化倾向意味着完全抛弃自我。
内心压力的外化,并不主要是要求别人服从。它主要还在于把使自己所苦恼的标准强加于他人,而不考虑这样会不会使别人痛苦。
感想:
把自己想象的态美好,那是太自恋。在他人的眼中并不是仁慈的或者其他类的行为,自己偏偏这样认为,那就是心态有问题,再严重点的话就是心理病症了。我们要时常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被他人影响。另外,需要常常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内心一致,只有一致,才是最舒服的状态。遇到问题要经常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原因,而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埋怨他人的做法,避免外向化行为的出现。
今日反思:
感冒了,头昏脑涨的,对这些章节能看懂,并不能理解的特别透彻。
经常熬夜,运动量少,不注意自己的身体,长时间的积累,身体亮起红灯。我有必要加强自身的锻炼,有规律的作息。
时间总是挤出来的,利用去学驾照路上的碎片化时间阅读书籍,其实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很多,以后要好好的利用才行。
在驾校学习的时候,教练一直嘱咐我的就是控制车速,一直以来,我觉得我都控不好车速,但是今天车速控的很好,心沉下来,用心去开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认真的态度,踏实的去做。就像我一开始学习《我们内心的冲突》,总是想着要把这本书快速读完,这样我才有东西可以写,但是却不是这样的,因为这本书专业性质比较强,很多概念我不能理解,只是囫囵吞枣,所以整本书看下来,感觉没学到多少。当我用心的一章节一章节读的时候,这本书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以前会埋怨不公平,自己知道埋怨没有用,但是还是会忍不住。今天看书中讲的,这种埋怨的态度任其发展,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病症,于是我告诉自己,要积极阳光的生活,遇到问题就分析解决问题,不去抱怨,多多采取行动。比如说我总认为没有时间读书,我的时间都被他人占用了,晚上回到宿舍太吵,自己没法静心学习,但今晚我打完吊瓶回来,先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随后完成英语学习,没想到我能利用在宿舍的时间完成这些目标。所以,宿舍太吵不能再是自己学习的借口,想要学习总能找到时间。今晚这些任务必须提交给老师,我必须去做,没有办法去拖延。果然,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就是得逼一下自己,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很感谢老师这次的写作训练,期待着30天后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