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1.2 到 1.4,具体说明了什么是瑜伽。对于身体,我们可以通过健身、运动等方式,进行塑形、健美、减肥等等。类比的,对于意识,我们也可以通过实修的方式,对心、意识等进行亲证,塑造等,而不仅仅是在文字上探讨。所以,可以把瑜伽理解为“意识修证”的科学,看作实验学科也可以。这门学科已经有5000多年的实践。
—-
1.2 瑜伽就是打破并超越各种意底牢结。
关于1.2的翻译,各不相同。英文版里,有“ yoga is the cessation of mind” ;“Union is restraining the thought-streams natural to the mind” ;“Yoga is to breaking the patterns of consciousness” ;“yoga is the control of the mind field.” 等等。
对应的,中文有“瑜伽是心神的终止“、“瑜伽是抑制心神里的思绪”、”瑜伽是打破意识模式“、“瑜伽,是头脑中心绪的控制” 等等。
梵文原文是““yogash chitta vritti nirodhah”。
citta,意思是“意识”或者“记忆”,vriti,意思是“波动”。Citta Vritti,波浪起伏的意识,是指杂乱的思绪、思想。
中国古代的佛家、道家经典里,把这种比喻为“心猿意马”,思绪像狂奔的野马那样,无法控制。
nirodhah,字面上,是停止、移除、抑制的意思。
所以,通常的直译是说:“瑜伽,是消除思维的波动。“
不同的翻译,体现了瑜伽的不同层面。从修习实践的角度来说,就是从控制心绪,以达成心神的安宁。从修习的状态和最终的目的来说,也是要达到“心神的安宁”。
但是开始时候的“心神安宁”和最终要达到的“心神安宁”是完全不同的。禅家有云“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最初所看到的山,到解悟后看到的山是不一样的。
对于初入门者,如果把这句翻译为“控制思维的波动”,或者“达到心神的安宁”,能够比较好理解。但是这远不能描述瑜伽本身丰富的内涵。
瑜伽,是要带领修习者去亲证生命最本真的实相。这不是简单的心神安宁下来就能达到的。思绪控制,心神安宁只是开始,在这之后,才能不断的穿越意识的深渊,抵达瑜伽所要展现的真相。
实际上,vritti,也有操作、活动、修正、改变等的涵义。而nirodhah,这个词也包括“抑制、疏导、掌控、整合、协调、停止、平静、旁置”等多重涵义。从这个角度理解,这句话包含了自我主动的操控,称之为“自我训练”。
让波平雾散,看清心神的本来面目,并不是容易达到的状态,通常都涉及了对心神进行了解构、重塑,这才能达到安宁,由此才可以继续深入。
所以,我更倾向于它理解成:
“瑜伽,就是通过自我训练(修习),打破原有的各种纷扰的心神模式,回归到心神安宁的状态”。
台湾那边把“意识模式”称之为”意底牢结“,这个说法更能体现每个人后天生成的固有的意识”牢笼“。但考虑到我把“意识”定义为“自我意识”,即“觉知“这个层面的”意识“,因此意识模式另外叫做”心神模式“。
大脑、神经系统、神经回路、情绪、心理、思维、行为模式,并不是出生后就已经形成好的。实际上,是在成长过程中,在身体、关系、社会交往等过程中逐渐形成。
这些,形成了我们所认为的“自我”。要突破自我,认识到自我之后的生命真相,就需要对这些数十年来形成的牢固的“自我”进行化解。
所以,瑜伽就是在意识层面的自我训练(修习),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破除自我,消除后天所形成的意底牢结,发现生命真相,回到先天的生命本真的安宁境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