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能让自己与自己对话的书。一本书很轻易便勾起很多儿时回忆。当然,前提是我们真的有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实操。
就当下这个守在电脑前码字的小我而言,这个小我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自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不能接受他人建议或者批评,甚至会直接怼回去。这是透过本书中的方法所发现的,这个小我真实存在的问题,虽然那个小我非常不愿意承认。但我知道,他越是不愿承认,越是不愿面对,这样的能量越是存在,抗拒无用。借作者的话说,你要学会臣服。回忆里是我妈因为我写字太慢,说我不如别的孩子,追着我打,我钻进桌子下边不敢出来的场景。
其实在读《遇见未知的自己》前,我因该也用过书中的一些方法,也曾有过不少与书中共鸣的感受。例如,曾经面对某些挑战,我也一度觉得很害怕,想要拒绝完成自己职责内的任务,更多的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怕。当然,最终还是跟自己心中的声音进行了交流,坦言自己真的很怕去讲课,怕讲不好,怕让大家失望。结果是,当我敢于面对那份恐惧时,便已经释怀。所以,我可能更愿意把臣服换做与真我的一次交流。回忆中,有印象的,能算作第一次跟自己交流因该还很小,可能是6岁左右,是得益于在奶奶家扎马步。这是二叔想到帮我锻炼身体的方法(小我说,可能是我太调皮好动,才逼得二叔想了这么一个方法来让我安静一下。毕竟我是拆过奶奶家兔子窝的人哈哈)。
跟着书中的步骤,我一点点回忆起当年扎马步时的情景与感受。小小的我,觉得扎马步真的很累,自己想要放弃,觉得两条腿酸酸的,一直在颤抖。可自己跟二叔有提前有约定时间,为了证明自己行,就咬牙坚持。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内世界却有个声音在跟自己交流,一直重复一个声音:腿你还可以,你不累。就这样,每一次二叔规定的时间都达成了,这让二叔也很意外。当然,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过同样的经历,只不过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和练习,很难能锁定这种奇妙的感觉。
第二个,要说说感恩这件事,这也是我与本书的第二个共鸣。人生所经历一切都值得感恩,事物本身没有好坏,只是因为小我的不同,事物才产生好坏。人从一出生,就是一场修行的开始。人的一生也只有短短三天,昨天,今天,明天,这其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是修行。一个人究竟修成什么样,也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如果我们能谨守感恩之心,这风景有哪里有好坏之分,毕竟它也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
作者说的能量,我个人更喜欢称之为混沌,这应该是我们的本体(只是我现在还这么认为)。我们不过寄居于当下的这副皮囊中。因为每一个细胞的中心都是空的,我们就居住在每一个细胞中。当我们离开寄居的身体后,我们就会回归虚空,与其它回归虚空的混沌融为一体,再次组合后回到下一个可寄居身体中。当然,我并不是单纯说人的身体。只有智慧更高的混沌会被人体的细胞所容纳。说白了,人体的细胞就是一个个容器。人体的细胞不断新陈代谢,将原本寄居其中的混沌放出。新的细胞会将自我认同的一切混沌再次吸收,而不被认同的一部分就会回归虚空,因此人会随着年龄,环境,教学等诸多因素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爱好以及口味等等。这都是因为同属性混沌被吸收的缘故。
疾病也是因为同属性混沌过分积累所导致。例如,得肝癌的病人大多都有相同的饮食饮酒和睡眠习惯,甚至连脾气秉性都有很大相似处。这就是因为这个属性的混沌,过多寄居干细胞,导致肝脏这个载体负荷太大,从而病变。换句话说,世界上的所有病本就都在人体内,只不过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被混沌激活了。少生病的方法就是跟混沌交流,也就是书中说的能量。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治疗各种病的方法只有一个,就像大禹治水一样,疏通才是硬道理,这就是不通则痛的道理,此时不得不佩服祖先们,中医的方法就是这样吧。(以上都是我的猜测)
扯得有点远了。不过书中说瑜伽是有助于灵修的方法,切好练瑜伽也可以祛病让身体越来越好,这不是正好正式了我的猜想么?
第三点,我对书中说的心想事成的理解是,道法自然,如来。
还有很多想法,就不一一写出来了。总结,《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好书,并且不是鸡汤文,它拥有拯救的力量,用好它,你就是自己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