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对于房子,是没有什么清晰认知的,那时候我在甘肃老家,跟爷爷奶奶,二叔,二妈,三叔,姑姑一起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属于我们一家的房子,就是偏房的一间土房子。
我对那个房子的记忆,就是一进门有一个大土炕,冬天的时候,妈妈会烧火,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冬夜。
那时家里用的煤油灯是爸爸用奶奶的空药瓶加自行车气门桩做的,火柴是爷爷在月初发给我们的,妈妈用的很节省。
后来,爸爸在新疆花两千四百块钱买了一个院子,有两间土坯房,于是,把妈妈和我们弟兄三个接到了新疆。
从此,我们感觉一下子进入了小康社会。
首先是每天都有白面面条和白面馒头吃了,要知道在甘肃老家,这可是逢年过节或爷爷奶奶过生日才有的待遇。
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关于家的概念,尽管我读三年级下学期时才通电,但与老家比起来,已经幸福的不要不要的了。
那时候妈妈每天会纳鞋底或织毛衣,陪着我们写作业,而我们也开始教妈妈认数字,妈妈是在那个时候学会认电子表的。
家里的院子很大,有两亩多地,每到春天,妈妈就会带着我们一起种点土豆,玉米,油葵,大豆,黄豆,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妈妈也会养一些小鸡,小鹅,再加上自留地里种的小麦,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了。
我们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十几年,我中学毕业那会儿,爸爸决定把旧房子拆掉,盖四间砖瓦房,我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
2004年,我离开家来到了心目中的大城市乌鲁木齐打拼,先是住十几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后来工作稳定了,收入也好一些了,就和朋友在外面合租房子了。
那个不到50平米的出租屋,成了我们临时的家,拎着一个手提包,背着一床被子来闯荡的我,随身的行头也越来越多了。
那时候工资不到一千,乌鲁木齐市政府附近的商品房零首付,一千二百块一平方,我觉得简直是天价。因为那个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好好打工,攒点钱,然后就可以回家去发展了。
人生就是这样出其不意,你永远不知道转机会在什么时候降临。
后来,我谈恋爱了。
这对于性格内向的我来说简直是件太不可思议的事情,我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快要结婚时才告诉爸妈这事儿,他们没少为我的终身大事操心,看我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甚至有几次扬言要委托媒人帮我介绍对象。
因为要成家了,于是,东拼西凑,厚着脸皮找父母赞助了些,总算是凑足了首付,按揭了一套五十多平米的小两居。
房子是小了些,但户型不错,方方正正,所以显得很规整,不管怎么说,在乌鲁木齐奋斗了这些年,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蜗居。
我的梦想从这里又一次启航,我将走向更远的地方。而这里,势必就成了一个温馨的港湾,当我累了的时候,她可以让我停靠。
人永远活在矛盾当中,刚开始还挺欣喜的,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窝。住了没几年,老婆就开始时不时的在我跟前旁敲侧击,说什么有了孩子,房子就显得越来越拥挤了,来个亲戚,都没地方住。
见我不怎么上心,她又不止一次在我耳边唠叨,说什么结婚这些年,要车子没车子,也没有出去旅游过,至今还住在这个老破小的房子里,用个洗衣机还得看楼下邻居的脸色……(因为有时候会漏水,也一直没找到原因,估计是之前做的防水或管道老化了吧)
终于下了决心,计划去看新房子了,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比较后,我们最终选择了苏州路的碧桂园,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交通方便。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碧桂园是大品牌,应该值得信赖。
其实,我始终坚信,家庭的幸福与否和房子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关系不融洽,就算住再大的房子,又有什么意义呢?房子大了,心却空了。
而现在我依然是光荣的房奴,但想到即将到来的全新的生活,心里还是充满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