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的梦呓

艺术是民族的思绪。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差异在哪里?老实说,我讲不出个所以然。日常生活中,举音乐来说,我能一下子辨别出来哪个是中国、哪个是外国。只因为中国的听着熟悉;外国的听着就陌生。骨子里我清晰两者之间迥然的差异,可差异到底是什么呢?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真经难闻。”中土,不单单是指中国,更指有中国文化传承的地方。

在上古时期中国便出现农耕文明,以五谷为生,很少食用肉类。对肉类的有着极其严格的食用规矩,《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还有“人以五谷为生”、“食肉者,悍;食谷者,慧。”的说法。佛家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更是发展出了素食传统。直到今日民间还流传有每月初一和十五要菇素的老规矩。说明中国人重视杀生食肉这个事情,不是随随便便吃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原土地肥沃,风调雨顺,适宜五谷生长。中土之国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一种生活较为富足的状态,人民生活的很好。相较之同时期的欧美、非洲、拉美、东亚地区,中华历来都是数一数二的昌盛之国。欧洲在相当长的历史之中都没有几个繁盛时期可以与中国相提并论。

欧洲经历完古希腊神话时代之后,便是基督教统治。中世纪从公元五百年一直延续到公元一千五百年。整整一千年的时间。那时候欧洲的文化、文学依旧停留在对神明的歌功颂德,更不必提人,人是匍匐在神灵脚下,人是站不起来。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公元一千五百年正值明朝,还有此前唐宋的诗词巅峰,经济、文化简直就是同时期西方无法企及的高度。直到十四世纪开始出现文艺复兴的萌芽(明朝),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高潮(明朝),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清朝),到十九世纪西方文学达到巅峰(晚清),二十世纪两场世界大战,半世纪打仗、半世纪反思战争(反抗外来侵略、新中国)。成就似乎已经不敌十九世纪的巅峰。比对中国历史看,西方文学的巅峰来的实在太晚太晚。它似乎刚刚取得中国唐宋时期就以达到的成就。让人不由觉得,文明发展有点慢而且不匀称,前中期近乎停滞不前,后期井喷式繁荣。“呼”的一下特别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另外他们的文明带有很强的侵略性。比如说现在的巴黎,别人抢你的钱,他们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没出人命,就不是什么大事。当然这有一些刻板印象。但西方近代的繁荣,是建立在摧毁其他文明基础之上是毋庸置疑的。毁灭其他文明,构建自己的文明。和中国自古与邻为善、对外邦友好的传统大相径庭。

另外一个造就这种不同的,还有西方的饮食,欧洲的饮食与中国完全不同。以肉食为主,还没有调味料。可想而知有多难吃。香料大部分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从中国进口的,弄点胡椒什么回去好调味,还可以更好的保存肉类。

“食肉者,悍。”真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话。难长五谷,以肉为主。吃的不一样,人肯定不一样。五谷能供养的人比肉奶供养的人多。不难猜测在古时欧洲一定不会有东方富庶,百姓的生活是很苦的,估计大多也吃不饱。艺术是民族的心念,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是难以产生优秀的文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产生艺术,脱离温饱线才有可能。只有当人不愁吃喝的时候,才有可能一群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弹琴、品茶、论道。这也造就了中西方艺术发展路径不同。

中国人很早就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他不需要别人,只需要靠他自己就可以活命。在中国,只要你有一项过人之技,就可以活下去。但是西方不是。你靠你自己,你是活不下去的。靠种地?抱歉,收成不会有多好。单看老天赐的条件,欧洲的土壤沙石土壤没有中国黄土肥沃。靠牲畜,你忙的过来么?再说你一个人怎么吃?杀一只羊,吃半只扔半只?肉类不好保存,这么也太浪费了。再说你能有那么多羊供你这么杀?你只能团队合作,彼此依靠,才能生存。

艺术是民族的思绪,这种现实,无一例外反映在西方的艺术上。西方音乐,起源于教堂,教堂音乐是演给别人、神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教堂音乐中也有体现。比如唱诗班,都是需要彼此配合的,你唱低音部、他唱高音部。少了谁都不行。西方的交响乐亦是如此,没有小提琴或钢琴或竖琴……天,那就没法演,演不了 。西方乐器多笨重、不便携、不宜独奏,也有此原因。在设计中,便没有考虑便携、轻巧类因素。一开始他就不是准备一个人没事弹给自己听、自娱的。比如说钢琴十分笨重,它开始是专门为教堂演奏设计的;小提琴,它的独奏就不是很好听。大提琴,那么低的音更不好听。它们往往需要合奏或者与其他乐器相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的乐器与之恰恰相反。竹笛、琵琶、二胡、古琴都是非常轻便的。竹笛,你自己拿着想吹就吹了。琵琶,小姑娘抱着就走了。它是个人演奏的,弹给自己听的,修身养性,没有说很笨重的。它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到这一点。而且中国的乐器,全部都是高音乐器,没有低音乐器。这点和西方不一样。西方的低音乐器可是有大提琴和贝斯的。由此可见中国没有西方那种交响的概念。即使是戏班子,也是少了谁都行。有钱多弄两套,没钱少弄两套。就那么回事,没有西方的严苛。

艺术是民族的镜子,这种差异也是因为中国人有能力独来独往,靠自己就能活,中原物博,不是依靠别人才能过下去。另外也可以看出,中国音乐是非常普及的。不识字的牧童都能吹笛子,西方你不去教堂好好上学你就学不了。一太重,二自己弄也不好听。

艺术是民族的梦呓,艺术是民族的思绪,艺术是民族的镜子。一方水土,一方物产,养育一方人,成就一方百姓。深入一个民族的记忆,才能知道是什么塑造了他们今天的样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走了一路 也找了一路 无力乏倦 迷茫困顿 像剑一样 把昨日 撕开一道锋利的口子 在孤独的时候 历数空气里每一粒褶...
    萧然_阅读 561评论 4 10
  • 我是来自江西的孩子,我的故乡在上饶。 说到上饶,也许你最先想到的是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其实,上饶...
    中文很有戏阅读 74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