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
目的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是推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制定条例,推动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其目的是为了客观、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源控制、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依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 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环境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 积累长期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质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 为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等服务。
(5) 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环境因素或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可以分为手工监测法和(在线)自动监测分析法。现在应用较多的是手工监测分析法。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主要是(实验室)测试技术。常用的主要有:
1、化学分析法
(1)滴定分析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
(2)质量分析法。包括气化法、沉淀法。
2、仪器分析法
(1)光学分析法。包括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2)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法、库伦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家谱分析法等。
(3) 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薄层层析法等。
(4) 其他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放射化学分析法、专属仪器法等。
3、 生物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