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的“吵架”影响到了昨晚的睡眠,整个清晨也在反复思考甚至不由自主地设想各种情景与应对方法,而当今天真正与那位同事相见时,却发现一切平静得极其自然,不管内心是否还有冲突,至少大家都当作“无事发生”状,既然这样,还有什么需要解释与思考的呢?唯一应该让自己记得的是:事情在很多时候也许并没有设想中的那么严重,大部分明白事理的人都有评断的标准,保持自己的真诚。
2、早晨驾车去公司厂房,车非常脏,自己觉得不太好意思,所以一直打算跟别人解释为什么自己的车会比较脏,及时觉察自己的“解释”后,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小任务:监督自己坚决不去向别人解释这个话题。最终的情况是,我还是提了一句“我的车比较脏”但是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我自认为可以把提及的“一句”认定为客观描述但并非批判性或解释性评价。所以监督还是非常有效的,事后也发现,即便不去解释,我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3、今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来自于与某个垂直型招聘渠道的一位应聘者的对话,最终的结果是明白了“沟通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两个人的语言背后其实是两套价值观的博弈与映射。
整个事情及原话是这样的:
A女士:我对这个职位很感兴趣,希望您能看看我的简历,谢谢!(系统标准用语)
(我看了简历后觉得不合适,便没有针对性地回复A女士为什么她不合适。)
A女士:作为招聘负责人,求职者发起了对话为什么不回复呢?
(我的内心判定她是具备攻击性的,并开始反攻击,“我为什么一定要回复你呢?”)
(出于职业素养,我用了委婉的方式回答对方)
小颐妈:您好,我们这个岗位是专员岗位,并且兼职前台,有看过您的过往经历(她期望主管岗,并有6年工作经验,年满30岁),对您来说这个岗位比较低。
A女士:我看了,只是办公区域在前台,这个还真不介意呢:)
A女士:B男士是你们公司股东?
小颐妈:这个我不太清楚,可以跟B男士确认一下哦:)
回顾当时的自我情绪,简直就是一幅对方就是来找茬的:
(1)我都回绝你了,你看不出来吗?你还说你不介意,你怎么意思?
(2)意思是你还认识熟人是不?你认识他关我什么事,你想通过他跟我施压吗?就是他跟BOSS关系好,也门都没有。
然后就设想了以下情景:
(1)很牙尖的一个女人向B男士告状,“你们公司HR真.....”
(2)B男士过来找我施压希望给A女士一个机会,我开始想办法应对。
走着走着...(我当时在路上走着),忽然我觉察了一个bug,“这都是我从别人文字中理解到的,会不会这根本就不是她的意思,只是我不断用自己设想的语气及条件模拟了一遍她的文字?”
OH MY GOD,此时此刻我再看这段对话,发现极大可能是被我自己误解了。
即便没有被自己误解,我想我也应该用更平和的方式去理解整件事情及对话,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