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第五十八章):读书会

小明出于兴趣,一直在做线下读书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收获了许多新观点,小明在每次读书会前都会感到一种油然的开心,这种开心说不出明确的理由,但却能明显地感觉到。

“我知道你开心的原因!”小红看完开头直接说道。

“因为喜欢?”小明问道。

“比喜欢再深一点,是一种人生底色,你喜欢这样的人生底色。”小红说道。

“我想到了一个画面,每一个知名人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以书架作为背景。”小明觉着书架之所以成为名人大家喜欢的背景也是因为书籍赋予的文化内涵是每个人都愿意拥有的人生底色。

“很形象,但是你的人生底色让我想到的不是那样的画面,而是一座灯塔,还是在一个很偏远的海角的灯塔,似乎没有明显存在的价值,却独自放着光。”小红甚至能在脑海中想象到风雨中屹立百年却依然倔强挺立的那座灯塔。

“有没有觉着灯塔这样的存在很像小人物的处境?没有明显的价值却存在着。”小明问道。

“确实相像,但是我觉着灯塔的形象是小人物的‘超我’表现,多数的小人物还是停留在‘本我’的拥堵之中忙忙碌碌,苦于寻求价值与人生的意义。”小红答道。

“你觉着‘超我’这样的道德彼岸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还是确然可以实现的?”小明继续问道。

“我觉着是一种臆想,就像柏拉图的洞穴比喻——那样的理型王国只能在脑海里构架。”小红说道。

“你觉着脑海中的想象应该不应该受到约束?比如我想象自己可以飞,想象自己可以摧毁一切,想象自己是一个路人甲。”小明的话题总是很跳跃。

“我们的法律、道德只能约束行为,或者说约束思维具像化后的行为,但是我们并不能由行为逆推想象,然后判定其罪恶。简单说来就是我们无法对没有具象形态的事物判罪,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思想和行为之间隔着一条鸿沟。”小红说道。

“这个让我联想到一个现代生活的情景,人们在互联网的保护下会暴露出一切罪恶,因为行为和思维发生了分离,思维的关注点与行为的发生点发生了偏差。”小明想起了网络暴民这个词。

“我在设想一种科幻场景,未来的警察可以审查人们的思想,一旦有人在想象中发生越轨,就可以直接将其惩处。”小红说道。

“其实这并不是科幻的事情,每一个统治阶层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有些温婉,有些粗暴——通过思想的控制实现对行为的控制。”小明说道。

“我觉着你今天似乎在特意引导我佐证你的结论。”小红继续说道,“所以你想表达的是什么?”

“结论其实很简单,想到什么和做了什么是两回事——我们需要看到这二者统一之下的独立性,而不是做单性的善恶判断。”小明总结道。

“让我想到一句口号:想象无罪。”小红说道。

“还是别定口号为好,口号往往都有着统合想象和行为的野心。”小明略带调侃。

咖啡馆人来人往,人们做着各自的事,想着各自的想,在行为的世界做着有限制的事,在想象的世界天马行空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