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路遥的《人生》,刘巧珍在剧中哭,我在台下陪着掉眼泪…
电影放映结束后,我一个人怏怏的走在最后,第一个念头是如果见到高加林就扑上去暴打他一顿;第二个念头是去陕北寻找刘巧珍。
那时十七、八岁手头没钱,就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但还是想等攒够了钱去陕北,去黄土高坡下找一个米脂婆姨成家也是不错的。
这个美梦终久是没有实现,后来还读了三遍《平凡的世界》,当时这本书还不温不火,我觉得路遥的作品朴实无华,充满真情,接地气。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长篇巨著,在全国轰动巨大,我却由于整日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竟没有读完,不敢妄加评论。柳青的《创业史》是读了好多遍的,感到陕西作家棒棒的,做为一个陕西人感到很自豪。
后来先后读了贾平凹的几部作品,尽管褒贬不一,争论不休。但仍觉得贾平凹的作品能跟上时代。
一代代秦人在不断的和命运抗争,时光不会停留,认知在不断更新。
我仍然觉得贾平凹能够写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小民的众生万象。会是过去,将来影响力最大的作品。虽然我老家也在商州,相据不过几十里,但人家从来也不认识我,也懒得认识我,谈不上恭维。
路遥先生若非英年早逝,我想他如今一定也会非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