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生活中的小黑,自媒体里的小白。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为什么长这么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直是小白。
2017年6月,她想注册一个头条号,打开注册页面发现有一条个人公众号链接的选项,据说有公众号作为原创标签的头条号容易通过。于是乎,她先注册了一个公众号。
8月,她开始了懵懵懂懂的公众号运营之路,她秉持着自己“写给陌生人的文字”的特立独行,没有对外任何宣传。
第二天,在编辑文章的时候刚好让她姐姐碰到了,谈到她的想法时,姐姐问了她一句:不给别人看,那你写来干嘛?
沉思,尔后开窍,她把公众号文章转到了朋友圈,开始有支持、赞美的朋友,公众号也第一次迎来了涨粉。
为了更快地开通原创功能,她保持着日更,又累又操心,有时身体出门玩了,一颗心却依旧为日更而悬挂着。那段时间,她的生活被文字包围着,她睡前醒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找缪斯。
人都有一个共性,会对每一个出发满怀期待,期待惊喜,也期待被认可。
一天的时间里,她无数次地打开“公众号小助手”,只为了期许阅读量上涨的悸动。可她逐渐看到了公众号闭环的模式,更多的时候,她收到的是丝毫不动的“冷水”,让热情洋溢的心瞬间冻结。对于一个不喜欢到处拜托人来提高阅读量的她来说,这是一道门槛。
于是乎,她寻找着一个可以敞开胸怀拥抱每一个文字的平台。
所以然,她想起了注册挺久的简书账号,在公众号不放弃日更的基础上,又开始了简书的原创长路。如同打了鸡血般,又累又坚强地让文字如同跳蚤般在脑海里四处纷飞,再进行组合排列形成文章。
《请回答1988》里有这么一句话:
我应该鼓起更大的勇气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
不是时机
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
简书是她多次踌躇又不敢轻易开始的抉择,多少次下载只为了一瞥她的光环,却没能真正尝试她带来的另一番精彩。
和闭环的公众号不同,简书拥有着“四处都是落地窗”的阳光。她可以写着自己的文字,看着陌生人的背影;她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绪,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她可以不用为流量而写作,找到自己的情感。
她想,简书满足了自己不为“拉人”而写作的初衷。她想,是不是可以暂时放下流量的顾忌,“是金子总会发光吧”,她一遍又一遍地和自己说。
可,一切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大概自己不是金子,才一直没有抓住发光的机遇”,她说。
走在一条无法轻易停下的路,就如同一条无法随时搁浅的船。一直在日更与新手的徘徊期,会渐渐打消她的斗志昂扬。
她想写着自己的文字,让别人说去吧。可别人根本不爱鸟她,于是,她只能拾起精神,再苦再累没有慰藉,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后来,在简书的第四天,她的一篇文章终于得到了首页的青睐,看着自己上热门的喜悦,她似乎又看到了满满的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8月的中旬,她在简书里打着字,消息提示框突然发来一条来自微信公众号的消息:邀请您开通原创保护功能,同时原创申明、赞赏、留言、模板四项功能。
屏幕上码字的手瞬间开始发抖,差点没有激动得喊了出来。
生活的静波偶然荡起小小的波澜,她一次次地出发与尝试,碰了挺多壁,跌了几次倒。比起被磨掉的意志,让她渐渐停下脚步的更多的是内心的迷茫。
从头条号出发,她遇见了公众号,从公众号转折,她来到了简书。一个个接连的出发,直到今天她站在三条平行线上,却一次次倒带了内心的皮囊。
多少次的出发,就带着多少的期待值;时光打磨一个人意志的同时,也填充了迷茫的旁白,它在说:即使又苦又累的行走,当付出与回报坐上跷跷板时,所谓的“情怀”也驱散不去内心的迷茫。
也许停下来思考,才能明白自己前路漫漫的方向。如果是无头苍蝇,再辛勤始终无法邂逅快乐。
她的故事讲完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