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反思:今天开会时,某同事的不耐烦高傲的说话方式又惹怒了我,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怎么那么讨厌,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呢。其实,情绪平复后静心时意识到,这种直性子的人是最好相处的,喜怒形于色,不遮掩,越是当面冲你笑嘻嘻的人越会背后搞事情。秦东魁老师说,看任何人要看她的好处,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思人恩德,想人好处”,你想沾这个人的光吗?那你就思TA恩德想TA好处,你就能沾光了。而且你在想他人好处的时候,无形中也强化了你对这种好处得认同,你就会得到这种好处得到他身上的优点,对于每个人都这么想,从你身边每个人身上学习一个优点,二十个人就是二十个优点,哇,几年下来会不得了。从量子理论角度,《零极限》中提到的阿卡系带,是一种能量。如果你对某个人有了评判和情绪,这种评判和情绪会像一条无形的能量丝连接着你和那个人,于是你和这个人就有了一种连接,她就是你脑中认为的那样。这种能量对你和他其实都有影响。我突然想到,这就是曾仕强和稻盛和夫一直强调的一样,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往好处想,这也是一种能量,一种把事情往好处推送的力量,喜招阳,愁招阴,人的心态一定要好。想想我的月嫂丁姐,她不用化妆品,从不保养,但是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得多,人也美,其实就是心态好的缘故,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乐观,我一定要这样做。
稻盛和夫的话送给自己和需要的人:“我从27岁创办公司时就懂得,人生会随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发生改变。如果总是抱怨,想法消极,或者总是心情不愉快,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灰暗;如果以积极开朗的心情去努力,人生就会好转。心态可以决定你的人生是朝着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发展。那时,我已经开始思考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了。”
半年前,通过我的上司和一位学生家长接触到路易丝海的《生命重建》和《零极限》,启发特别大,我将其中最经典的自我对话用便利贴贴在车上,每天早上会念十遍,“我爱你,你真好。今天是你生命中最好的一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成为最好而设计,你所需要的一切正在到来,一切都很好。”“我被爱与财富所包围,生命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零极限》的四句箴言“我爱你,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遇到很生气的事情的时候,先深呼吸,然后一直在念这几个字,努力让头脑静下来不受情绪干扰。前一阵子,我也买了一套美国ACESS CONSCIOUSNESS的灵修书,里面也有几句“咒语”,如“生命中的一切都来的轻松喜悦并充满荣耀。” “我就是力量,我就是觉知,我就是智慧,我就是喜悦,我就是财富。”
接下来,让我努力想想玉的优点,想到后就向她学习,变成我的优点。玉的优点有:漂亮;性格活泼;能言善辩;实在有啥说啥;热情;努力能干。她的缺点是说话比较直,很容易伤到玻璃心的人。所以看别人也能长进,学习他人优点,看到不喜欢的地方,就想着自己一定不能这样做。人大概就是这么成长的吧。
我个人性格很敏感,总是会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情绪问题,常常很苦恼。人是社会动物,每天每时每刻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不可能你遇到的每个人都会让你很舒心。罗大伦对弟子规的见解给了我很多启发:
“亲爱我,孝何难”讲的是:当我们接受到善意的时候,我们要学会体察到善意,并回馈善意。这是“以德报德”的良性互动,培养的是“爱的循环”的能力。
而这句:“亲憎我,孝方贤”讲的是:当我们接受到不良好的信息的时候,我们要主动终止这种循环,尽量淡化它带来的伤害,凭着心中的阳光,主动发出善的信息,来改善环境的互动,从而进入“爱的循环”的状态。所以这讲的是“以德报怨”的能力。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的天性,我们谁都不用觉得自己聪明,其实,面对负面刺激,我们很容易学会无助,学会逆来顺受。这个不用培养的,天性而已。
那这么看,我们人类不是完了吗?没希望啊!
幸好,当面对负面刺激的时候,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选择摆脱、突破、超越。这是需要培养的品性。
所以,每当有人说《弟子规》里面的“亲憎我,孝方贤”讲的是逆来顺受,我说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弟子规》在讲什么,前面两种反应才是逆来顺受,而“亲憎我,孝方贤”讲的是第三种方式。
而这种能力,只有很少的人天生具备,这样的人如果对此善加保护,最终会有大的成就。这种品性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可是通过学习和培养,我们却可以在更多的人中,培养这种能力。
这种突破、超越的能力,分为两种,这完全要看发出负面刺激的一方,与自己是什么关系。
一种关系是:我们不是一个系统里的,对方是抱着全然的恶意,是来掠夺、侵入与毁坏的,比如敌国的入侵,此时,这种突破和超越,是战胜对方,是全力的抵抗。古代的“义”、“勇”培养的是这种能力。
而这种情况,多是在非常时期出现的,是会危及自己的生存的。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每天遇到的却是另外的冲突,就是系统内的,在共同的生存过程中,产生的协调性的冲突。
比如婆媳关系,比如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大家是在一个系统里面的,不是敌对的,侵略性的,危及生命的冲突,大家还是要在一个家庭里过日子。
此时,这种时候面对负面刺激,这种能力不是战胜与消灭,而是尽量看淡它,然后秉持心中的阳光,发出善的信息,“以德报怨”,来改善互动,从而导入“爱的循环”。
前面这两种情况截然不同,完全是两个层面,很多人对此不了解,所以会不断用一种情况的极端例子,来对抗另一种情况的建议。
比如,你说“以德报怨”,他会说,面对异族的入侵,你还要“以德报怨”,发出善的信息吗?这就是把两个层面的事情搞混了。
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以德报怨”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人们天生是容易“以怨报怨”的,或者干脆就是逆来顺受,这是心理学家测试过的,而很少有人天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禀赋良好,再加上后天的培养,具有了这种能力的人,最后往往很有成就。
有个特殊的现象是:越是家庭环境严酷的人,除非他自暴自弃了,如果他有意识地去反弹,往往越会获得更大的扭转能力,成为杰出人士。
家庭是社会的演练场,你的家里与父母互动的模式,往往就是你在未来的社会中,与其他人的互动模式。我们从家庭中学到的,往往决定了你在社会里面的处事方式。
在社会中,如果别人向你发出善的信息,你要有能力感受到,并回馈给人善的信息,这是“爱的循环”,是“亲爱我,孝何难”里面培养的。但是,这个社会的各个个体,难道会一直向您发出善的信息吗?
实际情况是,没有人有义务必须向您发出善的信息,谁欠着您的啊?所以在生活的行进中,碰撞的机会是很多的,所以,我们每天所见到的,往往是负面的信息扑面而来。
比如,上班发现客户的投诉充满了抱怨和指责;你业绩的提升引起了同事的嫉妒等等,每天,我们会遇到无数的负面的信息,可是,我们是一个体系之内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逃避,我们必须和他们共生,我们不是敌我矛盾。所以,此时你不能去摧毁,而是要维护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行。
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选择了忍耐和逃避,可是,这绝对不是长久的办法,人生还有更高的智慧的,这个智慧就是:不管别人如何发出不良信息,我们都秉持自己内心的善良,坚持发出善的信息,最终将互动引入“爱得循环”的轨道,这样的人生,才能越来越幸福。
大家会说,这很不容易啊,其实,当然不容易了,可是无论容易不容易,这么做都是一个好的办法。
有的时候,有的阶段,可以采用警示、惩戒等方法处理,但是,这是非常规手段,过后,还要回到“爱的循环”的轨道。
我的母亲,年轻的时候,从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单位做医生,当时单位里面有个别的人会瞧不起她,所以处处刁难,母亲说那样的日子非常难过,但是,母亲即使是对刁难自己的人,都是态度非常好,有求必应,母亲手巧,会裁剪衣服,所以很多同事的衣服裤子都求母亲来做,结果,那些对母亲不好的人来求,母亲依旧帮忙,这样一点点感化,有的人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感化,最后退休了,大家相处得都非常好。而母亲的一生,也越来越幸福,单位里很多同事都说:“连这样的人你都能感化过来,真了不起。”所以,母亲的朋友特别多,因为大家都看在眼里的。现在,母亲的生活简直整日呼朋唤友,其乐融融,邻里之间朋友家自己收获了新鲜蔬菜,整个夏日都会送来给母亲品尝,友谊之深,令人羡慕。
我有的时候,闲暇之余,会看看电视剧,有些电视剧,往往最后一定让反面角色彻底被摧毁,越强力摧毁越好。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想要痛快报复的心理,可是,那天我看韩国电视剧《大长今》,我却很震惊,剧中有个什么尚宫折磨大长今一辈子,那么冷酷,可是,到了最后一集,大长今掌握着最有力的摧毁证据,她却依旧不断地反复问着对方:“你反悔吧,现在还来得及!”我当时心中就想,这就是菩萨道吧!
我曾经见过一个大型国企的中层领导,下面的人想取代他,于是写黑信检举。可是他是毫无问题的,纪委查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始猜出来是谁诬陷他了,都劝他“修理”一下这个人,可是他却没有这样,依旧教育、重用,最后那个诬陷他的人内心受不了了,向他坦白了一切,然后重新做人,现在非常出色。而这个领导,也很快被提拔到了公司的最高层。
我想,这种胸怀,其实每个人都看在眼里的。
我们在职场中,每天都在接受负面信息的刺激,如果我们能够秉持内心的阳光,发出善的信息,扭转这种循环,将其导入“爱的循环”,那么,您就在通过自己的工作,令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一直以为,工作只是一个平台,赚钱吃饭只是内容之一。如果通过工作,我们同时完成了我们改良社会的理想,这样的过程才是美好的。
其实,在生活中,憎恨容易,但是,如果你憎恨,你眼中的世界往往是可恶的,往往是阴暗的;如果你能心存善意,处处发出善意,而不介意别人如何,你眼中的世界一定是美好的,而你的生活,也会确实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所以,“亲爱我,孝何难”讲的是一种接受,这是被动的发出善的信息;而“亲憎我,孝方贤”讲的却是主动的发出善的信息,扭转恶性循环,将其转入“爱的循环”的能力。
主动与被动,两者都需要,但是重要性,却不一样。我们的生活中,两种能力是都需要的,但是,我们每天用到的,可能更多是后者。
而这种发出善念的扭转能力,却很可能来自于你家庭里面的教育。
我们的家长朋友,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让孩子背诵《弟子规》的时候,再给孩子讲讲其中的道理,相信一定会让孩子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