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天气,霾。
不知道买“霾”这个字,老祖宗在发明它的时候,是否见过它的真面目。
查一下手机,此字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而发明它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的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的走着――这,竟是“霾”的渊源,却原来根本无关雾尘无关环保。
突发奇想,在听写生字词时,提到了这个现代人见怪不怪的词。令我颇为震惊的是全班42人没有一个写对的,看来孩子们缺失这种学习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了。所谓“生活即语文”“生活皆学问”,这个看在眼里、吸到肺里、听到耳朵里最多的一个字眼之一,怎么竟可对它无动于衷呢?
又有多少人多少种情况下会忽略了去感知自然获取体验的机会。比方一楼到二楼,一共有几级台阶?校园里的那排龙爪槐一共有几株?学校大门的门楣上刻印的是我们学校的简称还是全称,?
春天绽放的第一朵小花,是怎样呼朋引伴惊动春天?夏日里第一声蝉鸣,是什么时候招惹了炎热?第一枚落叶和最后一天落红都是何时被记载在四季的相册?白雪落满屋檐,一幅素描水彩怎样叫人心灵静洁?
还有更可怕的,你第一次不好好听课,神游在窗外自得是什么时候?你开始和妈妈争吵顶嘴却愿意沉迷于手游是什么时候?
我呢?第一根白发和第一条鱼尾纹造访是什么时候?还变得如此顽固而绝情?第一次开始厌倦工作逃避矛盾是什么时候?还理直气壮的说,累了想歇歇?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我们欢乐时,可有珍惜?相逢时,可有珍惜?拥有时,可有珍惜?深爱时,可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