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7期“叶”专题活动。
最近一段时间,老余头总是闷闷不乐,在小区大门口一坐就是半天。
“余子,饭好了,你看咱爹咋还没回来?”杨娇娇一边将炒好的菜端上餐桌,一边督促丈夫去找公公吃饭。
“媳妇,你发现没,自从余航上高中住校后,咱爹怎么跟丢了魂似的,整天闷闷不乐,还经常坐着发呆。”余子掏出手机拨打父亲电话。
“可能是他爷孙俩感情深,航航住校后,咱爹不放心。”
“爹,你在哪呢?饭菜都端到桌子上了,快回来吃饭。”余子接通父亲电话,话语里透着几分责备。那边没有说话,“啪”电话挂了。
“也不说在哪,还把电话挂了。”余子有些不快。
“也许就在楼下,我去看看。”杨娇娇说罢,去掉围裙,“咚咚咚”下楼了。
余子家住在五楼,这是小区里的一个小高层,有电梯,杨娇娇和老余头一样,喜欢走楼梯,她说走楼梯可以消耗卡路里,免得长成“杨玉环”。余子跟她开玩笑,千万别长成“杨玉环”,那样我养不起。
杨娇娇顺着小区绿化道朝大门走去,才拐了一个弯,就看到老余头两只手背在身后提着折叠马扎正向她走来。
“爹,你又找门卫大叔聊天去了?”杨娇娇笑着迎上前去接过马扎。要说杨娇娇这个儿媳妇,真是没得说,对老余头比亲爹还亲。
“唉,航航上高中住校,你们上班,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就来找老李(门卫)了。”
说话间就走到了自家楼下,一阵风吹过,一片梧桐树叶旋转着落在了老余头脚下。老余头迟疑了一下,弯腰捡起了树叶,然后慢慢地移动双目,从地上看到树干,再从树干仰望着树顶。
“秋天来了,树叶开始落了。爹,早晚天凉,您出门要多加件衣裳。”杨娇娇看着老余头捡起落叶,也不知道他在想啥,就提醒说让早晚多加衣服。
“唉!”老余头叹息一声没有说话。
“伤春悲秋好像是女性为多,难道爹也......”杨娇娇这样想着,但没敢说出声。
两个人没再说话,老余头却将那片飘落的梧桐叶带回了家。
“爹,你怎么把树叶子捡回家了?”余子看着他爹手里拿着一片梧桐叶,赶紧走过去要扔了。老余头没有阻止,扫视了一眼餐桌上的饭菜,并没有坐到餐桌旁,径直走向了沙发。
“你娘去世后,我跟你们一起住有十年了吧?我想,我想回老家去。”老余头低头并没看儿子儿媳妇,倒像是自言自语。
“不是,爹,好好的怎么就想回老家呢?老家房子十年没住人了,也不能住啊。再说,您一个人在老家,我们怎么放心?”余子一屁股坐到了老余头边上。沙发因他的用力,弹了一下。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啊,我今年就78,老了,我不想死在外头。”老余头喃喃低语。
原本是老伴在儿子家领孙子,他在老家还种有两亩田,十年前,老伴突发脑溢血去世,那时孙子刚上小学,每天接送。儿子儿媳妇上班接不了,请保姆又请不起,他才过来的。他不会做饭,只负责接送孙子上学。现在孙子上高中住校,不需要他接送了,他也一年比一年老,觉得日子很难打发,就想回老家了。
“爹,您这身体好好的,怎么就想到死不死的。再说了,年龄大了,在老家有个头疼脑热看病都是难的。在这城里哪方面条件不比老家好,我就想不通您咋就想回老家呢?”余子又向老余头身边靠近了一点。
“这里是你的家不是我的家,你到我这个年龄就想通了,我明天就走。”老余头说着眼睛瞅了一下窗外,从窗户正好可以看到高大的梧桐树顶。
“爹,是不是我们哪里惹您生气了,您就一个儿子,儿子的家怎么就不是您的家?再说,您非要走的话,也得等您孙子放月假回来,您真的不操心您孙子?”杨娇娇见余子劝不了公公,也上阵了。
果然一提到孙子,老余头不再吭声。杨娇娇使眼色给丈夫,余子赶紧扶他爹到了餐桌前。
老余头有时在自己屋里一呆半天,有时也搬着马扎去找门卫老李闲聊。
终于等到余航要放月假了,一早起来,老余头就提醒儿子下午别忘了去接孙子。
一个月不见,余航黑了也瘦了,但精神状态很好,不停地给爷爷讲学校军训趣闻,讲到高兴处简直是手舞足蹈。老余头张着嘴呵呵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着孙子就像欣赏着一件艺术品。
“余子,你看咱爹今天多高兴,是不是平常我们关注他少了?”杨娇娇瞅着爷孙俩小声对丈夫说。
“我们跟他说啥?说工作上的事他也不懂,再说我们白天工作,晚上还要干家务,哪有时间跟他闲聊。”余子说着就去收拾餐桌。
趁老爷子去卫生间,杨娇娇悄悄地走到儿子跟前说:“你爷爷想回老家,你好好劝劝爷爷,爷爷最听你的。”没想到余航愣了一下说:“爷爷想回就让他回呗。”这下杨娇娇傻眼了,本想等儿子回来劝老余头,没想到他竟然跟他爷爷想法一样。
“爷爷回老家你不想他吗?他那么大年龄一个人住,你就放心?”杨娇娇不放弃。
“我想爷爷,也不放心他一个人住,但我更想让爷爷快乐。”余航板起脸一本正经地说。
两天月假很快就过去了,余航要返校,老余头送出了小区大门,直看到儿子的车载着孙子不见了踪影,才返回去了门卫室。
“舍不得孙子上学走,是不是?”老李从座椅上站起来,顺手拿取桌子上的烟盒,抽出一支递给老余头。
“不抽了,没想到戒了十年的烟又捡起来了。老伙计,我来跟你告个别,明天我要回老家了。”老余头接过老李递的烟,放鼻子上闻了闻,没点着,像年轻时一样夹在了耳朵上。
“明天就走?什么时候来?”老李示意老余头坐下,话语里透着不舍。
“也许还来,也许就不来了。”老余头坐在了门卫室长椅上,声音越来越小。
“老哥,我到这个小区当门卫五年,咱俩算老朋友啦,您走了我还真舍不得。不过,也许我今年也要退休回老家了。”老李说着,眼睛看向了远方。
“你也要回老家?”
“是啊,闺女今年硕士毕业,她说她工作了,可以赚钱养家,让我回去养老。”
“你老伴身体还好吧?”
“老了零部件都坏了,小毛病不断,什么老寒腿、腰椎间盘突出,不是这疼就是那疼,我在外也是不放心。”老李说着眼里露出了怜爱神情。
“唉,有老伴好啊,有个人唠叨也是福。不像我,回去也是孤单一个人。”老余头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那就别走呗,又不是孩子不孝顺。”看着忧心忡忡的老余头,老李忽然感觉有些心酸。
“孩子们确实孝顺,尤其我那儿媳妇真比亲闺女还亲,可住在这里总感觉不是自己的家。我都快80了,不怕你笑话,我怕死在外面。”
“我理解,也许是我们那一代人思想不够解放,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嘛。”
两老头说话期间,余子送余航到校又返回了。老余头这回没有自己走,坐上儿子的车回家了。
“我跟你小叔联系了,他说今天找人帮把老家房子打扫打扫,我明天就回去。”老余头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跟儿子说。
“爹,十来年没住人,光打扫打扫就能住啊?水、电齐吗?房子日久失修不漏水?”
“这些我回去了再找人弄,水、电原来都立有户,接上就行了。”
“您就那么想走吗?您容我们明天把工作上的事安排安排,后天,后天我和娇娇一起送您回去。”
就要回老家了,老余头激动得一夜没合眼,早早地就坐在了客厅。
“爹,您怎么起这早?咋不开灯?昨晚上没睡好?”杨娇娇起来做早餐,看到老余头坐在客厅里,也没开灯,吓了一跳。
“嘿嘿,睡不着,开灯怕影响你们。”老余头就像要去相亲的腼腆小伙子,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着。
“爹,咱不急,回老家八九百公里,余子一个人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让他再睡会儿。我先做饭,咱俩先吃。”杨娇娇洗漱罢,就进了厨房。
“嗯,好,不急,不急。”老余头嘴上说着不急,心里跟长了草一样,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
不到一刻钟,杨娇娇做了两个煎蛋,摊了两张薄饼端上了餐桌。又冲了两杯牛奶,正准备吃,余子从卧室出来了。
“起来啦,赶紧洗漱来吃饭。”杨娇娇一边对余子说,一边又进了厨房去摊饼。
七点半,他们准时出了门。老余头坐在后排,出了市区就开始趴着车窗往外看。
“不知老家的稻子黄了没?”看着一片片稻田,老余头像是在问儿子儿媳妇,又像是自言自语。
“爹,咱老家是南方,稻子成熟早些,肯定都收完了。”杨娇娇从副驾驶上扭过头来说。
“嗯,是的,这已经9月底了,咱老家好像9月上中旬就收完了。唉,种田人在城里住得不知季节了。”
“这些人在收玉米,那些人在收花生......”老余头就像是出笼的小鸟,看啥都新鲜,走一路看一路说一路,起初儿媳妇还接话应答,后来接不上了就歪头打起了瞌睡。
“爹,累了您也休息一会儿。回老家这么高兴呀?您今个上午说的话比在我那一年说的话都多。”余子看到他爹一路上这么兴奋,情绪也受了感染。
“不累不累,我说说话省得你打瞌睡。”
中午在服务区吃点饭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赶路。不知是前半程话说多了,还是真的累了,越临近家,老余头却不再说话,眼睛盯着窗外,似乎怕漏掉任何一个人或物。
下午三点半,老余头老家余围孜就在眼前了。
“余子,是不是走错了,我记得到湾子的路是土路,这咋都是水泥路?”老余头看着不再熟悉的地方,怀疑走错了。
“爹,您进城那一年就修水泥路了,是国家村村通项目,您忘了?占压咱家田地村长还打电话征求意见来,最后还补了500块钱。”
“好像有这回事。”老余头捞捞头想了想。
“您看那是谁?”说话间车子已经拐进了湾子,一个矮矮瘦瘦的老头,正站在老槐树下张望。
“没错没错,老槐树还在,是你小叔。”老余头揉揉眼,声音有点颤抖。
“开门——”,车还没停稳,老余头就急着下,可怎么也打不开车门,急得用手捶。
“爹,别急,我来帮您开。”余子早想到他爹到地方肯定要急着下车,怕出危险,所以将儿童锁锁上了。
瘦老头看着不到一米七,很精干,上身穿着老蓝色套头衫,下穿黑色裤子,笑眯脒地过来同余子打着招呼。待老余头下车,两老头眼泪汪汪地抱在了一起。
老宅已被小叔收拾得干干净净,电也接上了。农村自来水没启用,庭院里的水井,小叔也帮换了水泵,地下水凉爽爽的。
老余头让余子搬了椅子他和小叔在院子里坐,不一会又来了两个年龄和老余头差不多的老头。
“老哥,你可回来了,十年没见,在城里休养得没啥变化。”走在前面的老头手里提着一袋子豆角,一进门就高声大嗓地叫了起来。
“这是你三叔,这是你表舅。”老余头一一地给余子和杨娇娇介绍着。
“我认识的,三叔好,表舅好!”余子跟他们打着招呼,这一个湾子住着的,不沾亲也带故。
杨娇娇招呼着他们坐下,就想着到厨房去烧点水。还没走到厨房门口,鼻子里就飘进了肉汤香,原来煤炉子上小叔炖了一大锅肉,带烟囱的灶台也被抹得干干净净。杨娇娇充满肉汤香的鼻子有些发酸,怪不得老头非要回来,这农村的人情味就是浓。
四个老头聊得非常高兴,不是这个哈哈大笑,就是那个眉开眼笑。余子赔他们坐了一会儿,才知道现在算他爹在内,居住在这湾子里的就只有四位老人。三叔的孙子、孙女都在镇上上学,儿子儿媳妇在镇上租房子陪读兼带做点小生意,三婶在那里帮接送孩子。表舅的儿子儿媳妇在城里上班,表舅妈在那里看孙子。小叔的孙子孙女都上大学了,儿子儿媳妇在外地打工,小婶早年去世了。
杨娇娇和余子一起开车去镇上买卤菜,晚上想请几位留守老人在家吃饭。
“余子,你看咱爹回老家了多高兴,还真是咱儿子说得对,想和担心也没有他爷爷开心重要。”杨娇娇一上车就和丈夫说。
“没病没灾的当然开心,要是生病了或者是下雨下雪,你看他们还怎么高兴?”
“也是哈,我们走后,让小叔找人帮咱家房子整修整修,整修后让他搬过来跟咱爹一起住,毕竟他比咱爹小十来岁,又是爹的堂弟。”
“我也这样想来,整修房子的钱和他们的生活费咱们掏。”
“那是必须的。”
......
余子他们买了菜回来,太阳已经下山,小叔做了一锅大米饭,四个老头已经在堂屋大方桌上斗起了“双扣”。
余子看了看眯着眼出牌的老余头,朝杨娇娇努努嘴,两人相视一笑进了厨房。
晚上四位老人都很尽兴,因为他们最年轻的都过了六十,杨娇娇把控着酒没让多喝。
第二天早上,余子他们要走了,余子杨娇娇他们对老余头也是千叮咛万嘱咐,什么有病别扛着,头疼脑热早点去村卫生室看;有事打电话,别总关手机等等。老余头应和着,送到大槐树下,一直摆手让他们快走。
待小车不见了踪影,老余头心一酸眼一热,一阵眩晕,他赶忙抱住了老槐树。
这棵老槐树,从他记事时都在,现在树顶已经枯死,只有中间发的新枝还有树叶。
“唉,老了。”一行清泪顺着老余头脸颊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