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臻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在上班的地铁上,掏出手机,看上一两篇在订阅号中的文章,开始一天生活。当订阅号文章越看越多,反观现实生活,依旧如此。
人生好急躁,我们关注“自我提升”“升职加薪”“”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家工作“,每一个问题,每一场辩论,浸透了这个年纪的年轻的忧虑。当大多数鸡汤无法满足我时,我发现,再多的说法是文字,没有人可以帮自己做决定,或者说,每一个决定本身,就是我们自己需要面对的。
以上
杂想
01当我们越多考虑金钱的时候,是不是一种成长的符号?
自从辞职后,考虑关于工作,包括未来婚姻、子女、养老、房子等各方面,确实金钱占了很重要的成分。我还记得大三左右和舍友讨论过“关于结婚对象是否有一定经济基础问题?”,当时我在“爱情和面包”的选择之间,我理所当然地觉得爱情要占大部分,也就是我并不觉得经济基础要多么好,我也是在一般般的条件下学习、长大的。
当我毕业工作,我对于经济基础的想法发生了改变,或者说对于创造价值的观念有所改变。当有能力去赚更多钱,让自己包括家人能够得到更好生活的时候,我们何乐而不为?这是生活所迫,也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
有能力赚钱是很大的才能啊。
02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家乡工作?
毕业的那一年,亲人生病,后来我一直在想,要不就留在家里工作吧。等到开刀动完手术已经4月,5月答辩,6月毕业,7月在家里找工作,未果,说实话我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犟”,就不要找人帮忙找工作,我就要自己找,后来就有了想去上海找工作的想法。
我还记当时,吃着晚饭,我妈忽然说了一句“你去上海找工作吧”,我心里一阵轻松,毕竟不用再说服他们什么,他们也同样愿意。
后来上海面试的第二家单位就去上班了,工作8个月,有一阵特别不习惯,该怎么说呢,每天早晨挤着地铁上下班,看着同样形色匆匆的人,然后,我问自己,你想上海做什么?那个时候想回家工作什么的。但当我真正辞职了,现在的我,反而想在这座城市多呆点时间。
对呀,至少我有住的地方,已经比别人的压力小了很多,年轻嘛,多攒点经验,多学点东西,多赚点钱。
现在的我,如果有机会留在大城市,不管多久,笑着离开,哭着告别依旧有着某种独特的魔力。
大概这就是魔都。
没有人做帮你做这个选择,没有人说在那座城市就有必然的结局。
我忽然想起,一个阿姨和我说“你呀,有机会就留在上海,你看菜市场的也是拼了命要把自己的亲戚合伙到上海一起做,你看那么大的菜市场,其实也是被一个家族包下来了”
大概很多留在上海的人,也没有想到自己最终会留在上海,又或者到另一做城市。对于平常人来说,大概本身人生的选择有很多,你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
03那些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就好像,我在大学之前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出国,感觉自己想都不敢想,可是貌似世界可能性无数,好像大部分我们都可以想象。
说到底,对于我来说,我给自己设了很多线,一条条线,一个个框,把我自己困住,让我觉得自己确实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能做这些事。
我忽然想起大三那会,因为身边有人减肥成功,常说要多跑步。后来我这个连800米都累得半死的人,就这么开始跑了,后来也能一口气也能跑5KM 。可惜现在也断了很久,最近重新开始跳槽。
因为曾经坚持过一段时间,现在重新开始,也比第一次顺利。
如果我以后可以说,其实这些都么有那么难得时候,我想那时,我是已经开始改变了。
END
积压了很久的话,说出口,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很奇妙。